您的位置: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鞘瘤1例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患者,女,34岁。因右下肢疼痛8个月伴腰痛加重2月余收住入院。腰痛,腰功能活动受限,右下肢疼痛、麻木,功能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4”字试验阳性,L4~5右侧椎旁压痛明显,并向右大腿放射,右膝、跟腱反射消失,右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右足拇趾背伸肌力较左侧减弱,鞍区麻木,大小便正常。入院后查CT示(图1),L4~5椎间盘后突4mm,椎管矢状径10mm。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于1997年6月3日行L4~5髓核摘除术。术中见髓核轻度突出,神经根轻度粘连,予以松解。术后患者症状虽较前减轻,但仍述腰部酸痛,右大腿疼痛、麻木,鞍区麻木。术后效果与期望相去甚远,遂于1997年6月27日行脊髓造影,见L1下缘有杯口状阴影,头低位不能上达,明显梗阻。次日行CT检查,无特殊发现,不能确诊。继行MRI检查(图2)并使用增强剂后,显示为脊髓圆锥部占位病变(室管膜瘤)。于1997年7月8日行脊髓肿瘤切除、探查术。术中见L1椎体附近硬膜下、马尾神经前方有约1.5cm×1.5cm×3cm大小的肿物,呈椭圆形,其色淡黄,有完整包膜,扪之质韧,有两根马尾神经与之粘连、愈着,小心分离,完整取下肿物,送快速冰冻检验,结果为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腰腿疼痛及麻木症状已完全解除。

图1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鞘瘤CT片

图2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鞘瘤MRI片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于L4~5及L5S1椎间隙,主要表现为L5或S1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的腰痛与坐骨神经症状,通过查体及CT检查等不难诊断。神经鞘瘤临床少见,为起源于神经根的一种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达1~2年,绝大多数发生于髓外硬膜内,其主要症状为神经根疼痛,而感觉、运动障碍及括约肌障碍出现较晚,此点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本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髓肿瘤,临床罕见。二者症状交织存在,极易延误治疗。本病例通过脊髓造影发现端倪,行CT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继行MRI进一步明确诊断,将肿瘤完整摘除,预后良好。

本例提示我们在临床中遇到常规思路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需多角度思考,并充分利用各种检查手段,方能使之迎刃而解。对于脊髓肿瘤的诊断,脊髓造影,尤其是MRI能较准确地估计肿瘤所在的部位、大小、性质及邻近组织的关系,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不可轻视。

1999-01-09收稿

1999-06-12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