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6例,男139例,女97例;年龄21~52岁,平均37岁。发病原因外伤89例,长期劳累10 3例,外感风寒湿者44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102例,L5S1椎间盘突出86例, 两个节段椎间盘突出者39例,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者36例。发病时间最短2天,最长8年,平 均3个月。CT检查均显示有间盘突出的影像。
1.2症状与体征本组236例均有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及下肢放射痛,其中单侧下肢放射痛179例,双侧下 肢放射痛129例;腰椎代偿性侧弯214例;单腿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24例,双腿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132例;患侧拇指背伸力减弱209例;下肢肌肉萎缩132例;膝踝反射减弱194例;均有相 应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迟钝。
2治疗方法
2.1骶管内注射选用醋酸确炎舒松-A 25mg,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 灭菌注射用水30ml,取俯卧位,髋下垫枕使骶部抬高,经骶管裂孔穿刺进针,回抽无血,注 药。推药过程中可出现腰及下肢发胀发热,放射性患肢痛。5~7天注射1次,4~5次为1个 疗程。
2.2手法治疗行骶管内药物注射后,均进行手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手法按摩: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 轻柔的滚、按手法治疗,沿受累神经 及其分布区域用点、揉、拿等手法治疗。②屈体摇摆: 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医生按其双膝部上下左右摇晃。③斜扳:患者侧卧位,医生一手抵 住患者肩后部,另一手抵住髂前上棘部,把腰部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作相 反方向扳动〔1〕。④牵拉:患者仰卧位,分别将下肢屈髋屈膝,医生握住踝部快速 将屈曲之肢体牵拉伸直。⑤牵抖:患者俯卧位,双手扶住床头,医生握其双踝,向下方牵拉 ,使其腹部稍离床,然后向上抖动。力量的大小根据患者身体强壮程度,年龄大小等因素因 人而异。上述疗法完成后,嘱患者卧床30分钟至1小时。
2.3中药外敷用自拟伸筋止痛散。药用川乌60g、草乌60g、路路通100g、透骨草60g、伸筋草60g、木瓜45 g 、荆芥100g、川椒80g、红花100g、川芎100g、木通100g、木香80g、独活100g、赤木100g、 冰片30g(单包)。以上诸药(除冰片外)相混,共研细末,筛去残渣,再将冰片研面混入,用 黄酒调和,加入蜂蜜适量,外敷于腰部后用理疗仪理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4中药内服用自拟腰痛煎剂Ⅰ号。药用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没药15g、川芎10g、地龙5g、羌 活15g、秦艽15g、葛根15g、桂枝10g、牛膝20g、香附15g、五灵脂15g、威灵仙12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腰痛煎剂Ⅱ号。药用制附子10g、山萸肉15g、枸杞子2 0g、桂枝10g、牛膝20g、菟丝子20g、威灵仙12g、鹿角胶20g(单包)、当归15g、杜仲20g 、地龙7g、白芍15g、熟地20g、山药20g、甘草10g。服用方法同上。
3疗效分析
3.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定标准拟订。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 良:偶有 疼痛,能做轻工作;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差:有神经根受压表现,仍需进一步手术治疗 。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疗程最短10天,最长3个月。按上述标准评定,优154例,占65.2%;良4 8例,占20.3%;可20例,占8.5%;差14例,占5.9%,总有效率94.6%。未愈病例均是年 龄较大,病程较长,CT检查证实间盘组织完全脱出,治疗3周症状未见改善而改行手术治疗 者。
4体会
Wiesel〔2〕通过CT检查研究发现正常人腰椎 间 盘突出可达30%而无症状。近几年,由于CT、MRI辅助检查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许多 人有椎间盘突出,有的甚至很大,与神经根接触密切,但无神经根性疼痛症状,这些事 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提供了依据。现已证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 神经根的机械、化学及自身免疫刺激,其症状产生的最根本的病理机制。神经根由于刺激 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是产生症状的直接原因。如何还纳间盘,解除压迫与粘连,消除无菌炎 症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研究表明硬膜外腔是一个仅有100ml容量的潜在间隙,从骶管裂孔注 射25~30ml以上药液就能向上扩散到L4~5、L5S1节段〔3〕,并且药液的 加压作用能够松解神经粘连。醋酸确炎舒松-A具有抗炎、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防止 炎症粘连、减轻水肿及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B族维生素可改善神经营养和机能状态。低浓 度的麻醉药物对神经有麻醉作用,可减轻根性疼痛。同时,药液能淡化椎间盘突出物及炎性 渗 出物的浓度,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手法按摩能改善患病部位的气血循环,可促进突出髓核 中水份的吸收,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促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突 出物回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的位置,逐渐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调整后关节紊乱〔 1〕,还可使注射的药物更好地在病变部位浸润,发挥作用。外用中药伸筋止痛散中 川乌、草乌、路路通、透骨草、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止痛为君;木瓜、荆芥、川 椒、独活祛风散寒利湿,缓筋脉拘挛为辅;红花、川芎、木通、木香、赤木行气活血,化 瘀止痛为佐;冰片开窍止痛,善入筋骨,引药达病所为使。腰痛煎剂Ⅰ号中,桃仁、红花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君;当归、没药、川芎、五灵脂活血补血,行气止痛为臣;地龙、羌 活、秦艽、葛根、威灵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为佐;桂枝、牛膝补肝肾,温通经脉,引药行 为使。诸药相须相使,共达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效。适用于因外伤 或外感风寒湿邪所致之腰腿痛。其药理研究显示具有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解 除组织充血肿胀,增强机体免疫力之作用。腰痛煎剂Ⅱ号中以制附子为君药, 补火助肾阳,散寒止痛,元阳得复,全身脏腑、四肢百骸、筋骨经脉得薰,疼痛止,肢有力 ;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熟地、山药补肝益肾,滋精填髓,强腰脊为臣 ;佐以桂枝、牛膝、威灵仙、当归、地龙补肝肾,温经脉,通经络,引药行;白芍、甘草缓 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诸药标本共治,上下兼通,共行补肝益肾,强筋壮骨, 通经 止痛之效。适用于因劳累、久病以致肝肾亏虚之腰腿痛。其药理研究显示具有强心,降压, 增强机体免疫力,扩张血管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俞大方。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5
2,Wiesel SW. A study of computer-assisted tomo graphy: T he incidence of Positive CAT Soans in an asymptomatic group of patients. J Spin e1984,9:549
3,盛卓人。实用麻醉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49
(1999-11-20收稿2000-01-06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