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亦可产生此种贫血,大概与此药抑制线粒体的蛋白质包括某些细胞色素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由此影响血红素合成酶及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的活力有关。据报道,因氯霉素而引起此种贫血的病例中所用氯霉素的总剂量为17~56克。
氮芥、硫唑嘌呤、苯丙酸氮芥等抗肿瘤药物能引起暂时的铁粒幼细胞贫血改变。
酒精有抑制吡哆醇转变成为有活性的辅酶形式的作用。因此较严重的慢性酒精中毒可发生铁粒幼细胞贫血,并常伴有骨髓类巨幼细胞改变。停止饮酒后,贫血能逐渐减轻,骨髓类巨幼细胞改变也能消失。
慢性铅中毒也常引起贫血,因铅也能抑制ALA合成酶、ALA脱水酶及血红素合成酶的作用,从而影响血红素的合成。
对药物或化学毒物引起的铁粒幼细胞贫血,只要停止继续再接触有关的药物或化学毒物,贫血就能逐渐减轻以至消失。加用吡哆醇治疗,可促进贫血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