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HSP)gp96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HCC癌灶组织及其自身对照的非癌组织HSPgp96的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分析HSPgp96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无论是原发性肝癌还是转移性肝癌,HSPgp96均呈较高表达;HSPgp96在肝癌灶及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46.7%(P〈0.05)。HCC的癌灶组织中HSPgp96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数目无关(P〉0.05)。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HSPgp96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HSPgp96在HCC中过度表达,且与HCC的分化程度和大小有关,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中药治疗肝癌病例]
李某,男,53岁,于1994年3月24日肝区疼痛20天来院就诊,经B超检查示:右肝实质性占位,大小约9.8cm×8.6cm,AFP:280μg/L。外院CT示:右肝原发性肝癌。自服中草药数剂,AFP上升为6500μg/L。今症见:肝区疼痛,腹胀不适,纳呆,巩膜黄染,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此为湿热蕴结,肝气不舒。治宜:清湿热,理肝气。主药:①慈丹胶囊,每日4次,每次5粒。②郑氏茵陈双白汤,每日1剂,数次煎服。上药治疗1个月后,AFP降至50μg/L。后单纯服药5个月,肝区疼痛已解,黄疸已退,AFP<20μg/L,复查肿块已缩小到3.3cm3.8cm,虽然肿块未能完全消失,但亦消至一半以上,且体力恢复至正常,能参加劳动,无任何不适,至今已存活3年5个月。
按:本组30例原发性肝癌晚期病人,用慈丹胶囊配合汤药辨证治疗后,症状均改善,肿块缩小者有17例,而存活1年以上28例,2年以上23例,3年以上随访存活21例,然其肿块却都未完全消失。说明中药是通过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来逐渐战胜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