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症状为肝区疼痛。通过B超即可初步诊断,然后再用CT或者磁共振检查。
确诊比较难,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包括穿刺活检。
[中药治疗肝癌病例]
曾某,女,62岁。1993年1月19日初诊。患者素犯慢性活动性肝炎十几年,于去年10月因巩膜黄染,皮肤黄染,肝区疼痛,住福州空军医院治疗1个月,未效,转至福州总医院,B超检查(号7228)提示:肝右叶癌(巨块型),又至某军区医院复查结果一致,右肝肿物约10cm11.9cm,伴胆管堵塞。两腿发酸,纳呆,腹胀,黄疸已转向深褐,溲赤如茶,点滴难通,口干,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化湿退黄,行气化瘀散结。方药:①选茵陈双白汤(郑伟达创方)加减:茵陈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丹参10g,秦艽10g,越鞠丸30g,佩兰10g,桔梗10g,车前子30g,连服30剂。②慈丹胶囊10盒,癥消癀(癥痛康)30瓶,连服一疗程。
至同年3月25日三诊:黄疸已消,小便通畅,大便正常,腹胀、肝区疼痛大减,饭量大增,但还有腰酸痛,寐差。舌质红,脉弦滑。此为大病之后,正气亏虚之表现。方药以消遥散、温胆汤、柴芍六君汤,连服30剂。慈丹胶囊10盒,每次5粒,每日4次。癥消癀(癥痛康)30瓶,每次1g,每日3次,连服2疗程。
5月27日:至空军医院复查示:右肝肿块缩小至5.4cm3.8cm。现无不适症状,唯时有口干。嘱其常服白银耳炖冰糖。西洋参3g煎服。另配服癥消癀(癥痛康)30瓶,每日3次,每次1g。
七诊(同年12月28日):上药尽剂,再行检查:肝形状大小正常,未发现病灶。予柔肝、养血,佐祛余毒之药调之。
今随访,能操劳家务,临床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