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沂市不断加大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力度,以构筑监管责任体系为抓手,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城区药品市场整治力度大。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城区药品市场整治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上升到政府层面来抓。市政府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动员会和调度会,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和检查调度。并从兰山区政府和11个部门抽调了72名同志,组成6个工作组,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集中整治。1至8月份,全市共检查药品、医疗器械企业3461家,立案查处1644起,责令改正51家,清理过期《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7个,责令注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92个,收回药品批发企业GSP证书1张。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果良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沂水县被列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苍山县、平邑县被列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牵头组织了节日期间食品、学校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强化了对重点区域性食品产业群的规范提升,郯城糖果、平邑罐头产业的示范样板作用进一步发挥。7月份,组织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了市、区两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措施得力。大力推进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全市共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所(办)150个,聘任监督信息员5808人,培训“两员”6287人次。农村药品供应网建设不断深化,目前全市有乡镇药店558家、村药店1383家,农村药品“两网”覆盖面均达到了100%。
药品日常监管水平大幅提高。向全市4家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了监督员,进行了34次驻厂监督,每次驻厂都详细制作驻厂日志。圆满完成了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现场核查13家药品生产企业、301个品种,配合国家局完成了我市16个品种的现场核查,药品研发和注册工作得到了国家局、省局的充分肯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扎实推进。1至8月份,全市完成抽验2587批,完成计划的69.2%,其中评价性抽验完成346批,完成计划的82.4%,日常监督抽验2130批,完成计划的64.2%,不合格率为19.0%,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稳步开展,1至8月份,新开通网络直报单位47家,全市网络直报单位达93家,上报4534例,新的严重报告522例,占11.5%,同比数量增长102%,质量提高8.1%,报告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第一。(记者 付然锋 通讯员 刘凯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