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阴虚毒热型辨证论治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本病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清邪正虚实予以立方遣药。要根据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观点,把辨证施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扶正治疗与抗癌治疗相结合。 阴虚毒热型 主证: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气短胸痛,心烦寐差,或低热盗汗,口干便干,或咽干声哑,脉细数,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白。 治则:养阴清热,解毒化瘀。 处方: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饭前服。 汤药:枳壳10g,降香10g,紫草10g,瓜蒌30g,桃仁、杏仁各10g,干蟾皮10g,石见穿30g,茜草根20g,铁树叶20g。

【病案】

例一、 陈某,男,71岁,福州人。1995年10月9日初诊:患者于当年9月因咳嗽、痰血、胸痛,就诊于省协和医院,胸部CT(29729号)查见:①右下肺癌(周围型),伴肺门淋巴结转移;②双侧胸腔少量积液;③双上肺陈旧性结核。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晚期。因生活质量卡氏评分低于60分,白细胞、血小板偏低,未行放疗、化疗。自服天仙丸及平消胶囊后无效,胸腔积液反增。症见:咳嗽喘气,痰粘带血丝,胸闷,神疲体乏,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苔稍黄腻,脉细涩。此为瘀血痰浊内结,肺气不足。治宜:祛瘀化痰,补气养神。方药:①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及仙鹤益寿胶囊,每次各5粒,每日4次,连服1个月。②汤药: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6g,太子参15g,白术10g,桔梗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5g,鱼腥草30g,仙鹤草30g,化结粉30g,每日1剂,连服15天。 二诊(1996年3月11日):患者因惧中药味,未按常量服用但药后病情稳定,咳嗽、痰血、胸闷等诸症均未再犯。效不更方,同上一疗程方药,嘱可分2个月服。 三诊(1996年5月12日):服上药后,肿块已完全控制,病情未再发展,无明显不适。仍同前方药服1个月,嘱可用西洋参当茶饮之。 四诊(1996年12月3日):药服完,CT查肿块已缩小至1/3。人无不适,体重由原来90余斤,升至113斤。要求取药2疗程,坚持服药以巩固。 1997年9月23日随访,患者健在,自栽花养鸟以取乐,肿块未再肿大,略有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