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早期没感觉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近日,某驻宁省级单位在例行的体检中,竟然不可思议地发现了4名癌症患者,并且差不多都已到了晚期,而在此之前,这4人都说并没有不适感觉!癌症,似乎像一个恐怖的阴影,悄无声息地便侵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癌症,究竟能否被可靠预防?能否被尽早发现?能否被有效治疗?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肿瘤医院院长、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周建农。

癌症都会有早期症状

记者:不少人一发现癌症时就已到了晚期,这使人对癌症更增加了恐惧感,癌症能否被早期发现?
周建农:肿瘤从理论上讲都有症状,都可被早期发现,只是各人对症状的态度不同。比如肠癌,它不疼,但之前会有便血,或是鲜血或是果酱状。症状出现后,检查其实很简单,通过指检、肠镜很快即可查明,但往往很多人会认为是痔疮而将其拖成了晚期。再比如肺癌,早期可以没有症状,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特别是高危人群,经常拍胸片,即使有癌,也会早期发现,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的。

记者:是否存在一些癌症不易被人发现?
周建农:随着防癌意识的增强,医疗条件的改善,这种情况很少。倒是我们自己对症状的态度值得注意。常常有晚期癌症患者说自己此前一点感觉都没有,其实这不太可能。他讲这话时,眼球肯定会左右转动,是不自信的。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自己麻痹拖的,二是岁数大了,感觉迟钝了。

记者:有人对健康过度紧张,一有不舒服就东查西查;而有人则对健康太不在意,有病常常拖着。对于疾病,我们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周建农:从多年的临床经验看,我认为有症状就有病,就应当去检查,千万不要马虎。比如说我头疼,就不能简单忽视,也许是脑血管疾病,也许是肿瘤。即使两者都不是,也不代表我就没有病,毕竟我头疼是个事实啊。也许是我工作太累了,也许是我没休息好,总之,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当把它了解清楚。
我们都知道癌症的发生不是很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接触致癌因素到产生癌症一般都要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也有少数癌变期限较短。一般来说,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可能表现为一些疾病,也可能表现为一些病理学的变化。当然,无论是癌前疾病还是癌前病变,都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能发展为癌。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病例通过治疗或随着时间推移会停止发展或消退,仅有少数病例发生癌变。但我们必须引起重视,一旦发现有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我们就该提高警惕,加强治疗,防止疾病向癌症转化。常见的癌前疾病有:粘膜白斑、慢性溃疡、瘘管、黑痣、皮肤角化症、胃溃疡、萎缩性胃炎、食管炎、结肠炎、宫颈长期糜烂、消化道息肉等。发现这些疾病,就一定要积极合理治疗。

记者:得了癌症,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周建农:中国人大多“谈癌色变”。事实上,早在1981年WHO顾问委员会就提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是可以治愈的(如果能早期诊断的话),1/3是可以通过治疗延长生命或减轻痛苦的。从这三个1/3的基本估计来看,针对癌症的预防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一级预防是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去除病因因素的方法防止癌症的发生;二级预防则在于“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各种筛查或普查措施,及早发现恶性肿瘤,并及早进行治疗。一般早期治疗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晚期。目前我们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比较高明的诊断医师,发现癌症已不太困难,关键还在于人们要有防癌意识,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症的发生是有规律的

记者:癌症似乎无孔不入,是不是人体所有的器官都可能会被癌侵犯?
周建农:不能这么说,从目前的临床医学看,心脏、指甲以及头发就不生癌,心脏是人体中最忙碌、最累的一个器官,它一刻不停地跳动,但是它不生癌。至于为什么这里不生而那里生,只能回答原因不明。应该说,癌症的发生部位大致有其病因和流行病学规律。比方说,小小的眼睛,它也会生癌,像视网膜母细胞瘤,一般患者都是小孩子,甚至在婴儿期就得病,这些恶性肿瘤多数是先天性的。

记者:江苏的癌症发病率有怎样的规律?
周建农:江苏的癌症最主要的是消化道肿瘤,其中尤以肝癌、胃癌和食道癌为甚,这三种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2.66%。江苏死亡率较高的前五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36.81/10万)、胃癌(33.32/10万)、食道癌(29.97/10万)、肺癌(24.63/10万)、结直肠肛门癌(6.04/10万)。这五种肿瘤合计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1.85%,其中男性占86.04%,女性占74.79%。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腌制食品的减少、冰箱的普及,目前食道癌和胃癌有所减少,但由于原有的基数太大,因此消化道肿瘤在江苏依然是个大头。近年来发病的部位在下移,肠癌的发病率在明显上升。
与我国以消化道肿瘤居多不同,国外以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为多,这跟人种、人内分泌调节和环境因素有关。西方国家前列腺肿瘤多得难以置信,德国就有一种保险叫前列腺险,可见发病率之高。目前中国也有这种趋势,癌谱正在逐渐西方化。
同时,肿瘤的年轻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许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影响内分泌调节,使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也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还有一些打工者生了病总是拖着不看,往往一拖就成了晚期癌症,这种打工癌的现象非常令人担忧。

记者:癌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是否是不良的生活习惯?
周建农:准确地说,大部分癌症的发病原因都不太明确,但所有的癌症都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医学研究发现,癌症90%%的因素在于基因改变,人有5万多基因,互相配合的基因功能组更是非常复杂,难免会有一些缺陷。但是有的组合虽有缺陷,却不一定会致癌。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基因缺陷才会表现出来。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就充当了这种特定条件。比如过多食用腌制食品,如熏肉、腌菜、泡菜等,其中的亚硝酸盐就易导致胃癌和食管癌。我们建议的每日防癌饮食为:每天至少需要3片水果;每天至少需要吃4 5种蔬菜;每天都要吃植物性纤维素,如全谷类食物;每天吃一些抗氧化剂含量高的食物,如大蒜、薄荷类植物、西芹等;不吃太多的猪肉;多吃一些水产品,如鱼、虾等;不要多喝酒精类饮料,但每天最好喝1 2杯葡萄酒,每天都喝绿茶。

记者:有一些症状,人们虽然注意了,但到底该就近到小医院里去查,还是要到大医院里去查,这里的分寸不知该如何把握,所以就像没头苍蝇似的,这是否也影响癌症的早期发现?
周建农:这一点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公民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如果一个地区某疾病高发,那么就应该在该地区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比如智利乳腺癌患者多,他们就建立监测网络,规定这类病到哪些地方检查,再转到另一些比较正规的水平较高的专科医院或癌中心动手术,这样就保证了较高的诊断质量和手术质量。我国有些地区,有些单位和企业做得比较好,对高危人群进行癌症筛查和普查,定期给职工进行体检。虽然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承担这个责任,但是作为个人,有病就应当及时检查。美国的家庭医生制就很好,家庭医生的水平也许并不怎么高,但他们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很好的医疗咨询,可信度高。在遇到癌症可疑情况时,他们会建议你去哪里查,到哪里治疗。如果没有一个良好健全的癌症监测网络和分级诊疗体系,老百姓患了癌就只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投医,因而耽误了病情。

记者:有时候身体不舒服时,查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查出来,不禁懊恼白花了钱,觉得检查是多余的,这应该怎么看?
周建农:作为医生,我认为,查了好半天,什么问题也没有,这是好事,起码说明你身体没病。

记者:有些患者觉得医生在乱花他的钱,搞开单提成什么的。
周建农:这根本就是误解。以我们医院为例,我们从来没搞过开单提成!检查仪器每刻都在忙着,正常的门诊病人检查都忙不过来,哪里还顾得上那些歪门邪道。毕竟,我们做医生的,还是以良心为重,多数人不会为了一点私利而牺牲自己的医德和良知。

记者:据说CT、拍胸片、胃肠造影等检查对人体会有伤害?
周建农:是啊,吃多了鸡蛋对人也有害,吃多大米对人也有害(笑)。要知道,研究发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放射线曾经起到过很积极的作用呢。两害相权取其轻,放射线检查带来的伤害总比担心伤害不做检查把癌症拖成晚期小得多吧?

记者:我们还想了解一些癌症具体的早期症状。
周建农:这些我们有专门的科普读物《肿瘤防治知识读本》,你们可以拿去看。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