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属于身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生理状况,是机体衰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全身疼痛不适等症状,常被认为是老年人所特有的。
骨质疏松从其发病的病因上说可以分为两种: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前者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发生于老年人;继发性骨质疏松则一般继发于一些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慢性肝病等,可以发生于各年龄组的人群。所以骨质疏松绝非老年人特有的现象。实际上,婴幼儿、青少年、中年人都可因疾病等原因出现全身或局部骨质疏松现象。
骨质疏松虽不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但是其与年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年龄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骨质疏松的性质和病因。通过对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的分析,医师们能够大致判断出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和性质。
婴幼儿出现骨质疏松一般为佝偻病所致。或足因为遗传因素造成的;中青年发生骨质疏松,要考虑各种疾病,特别是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疾病、软骨病等;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原因是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而且随着年龄的降低骨质疏松有加重趋势。此外骨质疏松与生活习惯、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其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差别也很大。所以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当出现骨质疏松时,要认真查找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
有的人认为,人老了都会发生骨质疏松,这其实足一种误解。它不是老年期的必然产物,如果能做到全面预防,不是每人都发生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