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13例随访观察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马福春、2王兴梅、1代玉川、1翟洪梅、1师广轩、1黄如意
2721001九十一医院肿瘤科
2兖州铁路医院病案室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13例经病理或组织细胞学确诊,临床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71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第一个周期化疗同时开始服用中药汤剂,并连服2~6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QOL总积分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显著,身体状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明显下降(P<0.05)。带瘤生存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所延长(P<0.05)。结论:中药配合化疗能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对延长病人生存期有所帮助。
EIII 020
吡柔比星为主联合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临床观察
梅昌武
广东潮州医院肿瘤科
目的:观察并评价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45例均为病理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吡柔比星30~60mg/m2,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联合其它化疗药物,连续2~6个疗程,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有效率为60%,其中CR6例(13%),PR21例(46.7%)。在毒性方面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而心脏毒性、脱发、消化道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毒性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EIII 021
十全大补汤配合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影响
倪 敏 陈樟树 戴西湖
350025 福州总医院肿瘤中医科
目的与方法: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全身化疗+腹腔内化疗组+十全大补组、全身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组的一年、二年、三年复发率、生存率。结果:治疗组三年复发率为18.75%,对照组为43.33%(户<0.05),治疗组三年生存率为84.38%,对照组为60%(户<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结合腹腔内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后病人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静脉化疗。
EIII 022
力尔凡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0例疗效观察
庞东生 许 扬
246003 安庆市海军116医院肿瘤内科
目的:观察力尔凡单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30例已确诊的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治疗:力尔凡单药治疗10例,皮下注射力尔凡5mg+1ml0.2%盐酸利多卡因,连用5天,静脉滴注力尔凡10mg+生理盐水250ml,每天一次,14天为一周期,休息1周后进行第二周期,连用三周期,及力尔凡和化疗药物同时应用。局部治疗:为恶性胸、腹水的患者胸腹灌注和动脉介入治疗。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达CR3例,PR10例,SD10例,PD7例,总有效率43.3%,大部分患者KPS均有上升。力尔凡+联合化疗的患者骨髓抑制减轻,未见肝、肾功能损害。使用力尔凡的患者大多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力尔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起到相互增效的作用,同时力尔凡还有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保护骨髓、镇痛等作用。
EIII 023
伊班膦酸钠(艾本)治疗恶性肿瘤骨痛疗效观察
彭德清王志刚宁 昌傅木昌李 健
430010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一医院肿瘤科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艾本)对恶性肿瘤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恶性肿瘤骨痛患者静脉滴注艾本4mg,每5周1次。结果:艾本对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9.7%,活动能力改善率为72.4%。1周内起效为65.5%,2周内起效为89.7%。无明显副作用出现。结论:艾本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痛的有效药物,能有效缓解骨痛和活动障碍。其用量小,副作用少优于其他双膦酸盐制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和观察。
EIII 024
大剂量博宁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秦叔逵1陈映霞1 梁 军 2 刘基巍3 李乐静4
陈振东5 张沂平6 冯继锋7 徐 农8 廖美琳9
1南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内科
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3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院肿瘤中心
4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内科
5安徽医科大学附院肿瘤科
6 浙江省肿瘤医院内科
7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
8浙江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
9上海市胸科医院肺癌中心
目的:观察比较大剂量与常规剂量的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注射液治疗国人骨转移癌患者的有效性(止痛疗效和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等。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随机对照和单盲的研究方法。大剂量组给予患者博宁注射液75mg,加入500 ml 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4小时以上;常规剂量组为博宁注射液45mg;均为第1天和第2天连续给药。严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止痛药用量、体力状况、活动能力变化和毒副反应等,每周调查QOL评分。结果:共入组130例,除了2例患者用药后1周因肿瘤本身进展死亡,按脱漏病例处理外, 128例可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后者中,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为65例和63例,均衡可比。治疗后大剂量组的止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83.1% vs 66.7%,P =0.032),两组的显效率也有显著差异(18/65 vs 7/63,P =0.018);两组治疗后疼痛计分较治疗前分别下降3.45 ± 1.96及2.62 ± 2.14,以大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 =0.024)。两组用药后止痛起效(疼痛开始减轻)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中位值4.5天vs 5天,平均值5.44 ± 3.67天vs 6.57 ± 4.69天,P = 0.193 );但是大剂量组的止痛作用维持时间为4~300天(中位值21天,平均值34.33 ± 40.19天),而常规剂量组为6~35天(中位值21天,平均值22.69 ± 10.14天),似以大剂量组维持时间为长,但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 (P =0.071)。治疗后64.2%(77/120)的患者止痛药减量、降级或停用,其中大剂量组为 68.3 %(43/63),常规剂量组 59.6 %(34 /57), 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 =0.326)。活动能力改善者两组分别为65.0%和51.8%,KPS评分提高两组分别为61.5%和50.8%,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值分别是0.149和 0.221)。生活质量改善率在大剂量组为54.2%,常规剂量组32.8%,存在着显著差异(P =0.04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有下降,以高剂量组下降明显,在治疗后第3周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7)。博宁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物热和无症状性低钙血症等,其发生率和程度在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博宁注射液大剂量在控制骨转移癌疼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剂量,而毒副反应并没有增加,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