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分娩内地妇女增加 港府决定大幅提高收费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了一篇题为《过境分娩潮与香港医疗改革》的文章,摘要如下:
当香港政府发出人口老化、出生率低的警告之际,香港大小医院的妇产科却忙碌得很,不断传出新生儿的响亮哭声。只是,当中许多小生命的妈妈并非香港人,而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客人。她们在香港没有缴过税,却享受香港的公费医疗;一些人甚至不缴费用就走了。政府数据显示,过去3年,中国内地孕妇来港生产妇女共3万多名,拖欠香港医院的费用高达3100多万港元,令本来就财政紧张的特区医院管理局雪上加霜。
特区政府几经考虑,决定从9月1日起,将中国内地孕妇在香港公立医院分娩的最低收费大幅调高至2万元,包括全套分娩服务及头3天的住院费,之后每天住院收费3300元。特区医院管理局发言人说,这是为确保香港的医疗资源更有效地运用在香港居民身上。
香港的公共医疗服务是特区政府的骄傲,也是特区政府的“最痛”之一。香港公共医疗设施先进,医生充满敬业精神。市民有急病求救,救护车几分钟就赶到;急症室收费100元,住院费每天100元,包三餐和夜宵,化验、手术费用全免。更重要的是,公立医院绝对不会“先收钱后治病”,治病救人永远放在第一位。这一切,令中国内地同胞羡慕不已。根据基本法规定,在香港出生的中国籍孩子享有居港权,于是中国内地孕妇到香港分娩近年成了趋势。
香港去年约有5万多名新生婴儿,来自中国内地的孕妇约为1.2万多名。一位医院妇产科的医护人员透露:“在某些医院,你会经常看到来来去去都是熟口熟面的几个人,领着操乡音的孕妇来检查。据说他们到乡下收取昂贵的费用,组织孕妇来港,利用香港公立医院‘先治病,后收费’的人道制度来发财。至于有孕妇生完孩子不缴费就走,不排除有人背后教唆。”
不过,特区政府的人口政策主要智囊人物之一、香港大学社工系教授周永新,对于港府提高中国内地孕妇分娩收费的做法表示不敢苟同。“首先要搞清楚提高收费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否为了阻遏那些有意不交费用的孕妇。根据我们的统计,现在每年一万多的内地孕妇当中,约1/3是港人在中国内地娶的太太。这些人的孩子,根据基本法的规定都有居港权。这些家庭很多经济情况一般,对他们实行惩罚性的高收费,我认为不公平。”
那么,对夫妇双方都是非香港居民的人士收取高收费吗?周永新指出,这恰恰是他最担心的,“选择让孩子在香港出生,大部分是能付得起钱的较富有人士,如同有人选择到美国生孩子一样,主要是为了孩子日后的身份,这些人不会故意不交费用。一旦香港开宗明义地说明新收费,等于向内地人传递一个信息:只要你付得起钱就可以来港生孩子,这反而可能鼓励了更多有经济能力的孕妇来港,而这些孩子对香港的实际出生率没有帮助”。
周永新为特区政府人口政策做研究,也经常向特首曾荫权及政府提建议。他说已经提醒政府不应一刀切地实施高收费。因为,越多隐形的“香港出生”但在中国内地居住的婴儿,香港社会的不明确负担就越多。
香港政府每年根据出生率制定中长期的社会福利政策,包括教育、房屋、交通等的规划。周永新指出,现在政府没有把这些父母不是香港人、出生后就离开的“香港出生”婴儿算在内,但这些人日后是有权来港居住的。“他们可能来,也可能不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入境处人员说,香港很难如外国那样拒绝中国内地孕妇入境,“因为中国内地人是同胞,不是外国人,不能因为怀孕就不让入境,这会被指是歧视”。
香港的私立医院近年也接收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孕妇。以妇产科技术著名的私立仁安医院院长李继尧说,今年以来,仁安医院每月有130多个婴儿出生,其中40多名是中国内地孕妇所生。李继尧说,住私立医院的内地孕妇没有一个会不交费用就走。但他坦承,中国内地孕妇在港产子会造成政府长远人口计划及社会福利许多不明朗困扰。
卫生福利局最近推出医疗改革方案咨询公众,希望推行外国式“家庭医生”及医疗保险制度,但由于涉及中产纳税人的福利和权利的不均衡,引起许多中产人士批评。不过政府不愿以公帑负担学生医疗支出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医疗融资、家庭结构及出生率问题也是特首曾荫权十月要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曾荫权日前表明,医疗开支占政府总开支的17%,这次政府宣布提高对中国内地孕妇收费,效果如何还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