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努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努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快车道,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加速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各部门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我国第一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纲要颁布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成都召开的“2002中医药国际科技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由国家科技部、计委、经贸委、卫生部、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制订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已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规划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国家将重点支持2至3个重点实验室,10个中药研究开发中心,20个国家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及10个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500种常用中药材,500种常用重要饮片的现代质量标准,完成200种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开发出100个中药新产品,完成100个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争取2至3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大幅度地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李学勇称,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中药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中药已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编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旨在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确保中药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纲要》提出了“继承创新,跨越发展“的方针,提出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体共同推进,总体布局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中医现代化协同发展等五原则。明确规定,未来几年我国中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国家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二是大力推行中药材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深入进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和中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的研究;四是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制剂,开发具有特色的中药现代制剂产品,实现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促进我国中药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五是通过核心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现代中药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和数个中药跨国企业;六是作好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等。

二、科技部确立发展中药现代化六个重点

2002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11月3日在成都隆重开幕。科技部副部长提出了发展中药现代化六大重点。本次中医中药国际盛会的主题是:中医药与人类健康。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药因其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及串通医药的重视和接受程度日益增高,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前景,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进入新世纪,中医药科技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势。首先,传统的中医药正向现代的中医药转变。各种先进的现代科技已广泛使用于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各个环节。高通量筛选技术、现代制剂技术、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中药研发生产中越来越普遍;其次,中药的标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规范化等工作已提升为当前中药研究的热点;第三,学科综合研究中医药理论越来越深入。

新世纪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重点为:以创新为核心,加速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以标准为重点,提高中药产品质量;面向市场,积极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加强中药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优势集成,共同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中医中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包括建立种植、研究、开发、生产协调发展的中药产业基地,加强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速中药标准化研究,建设国家中药标准,实施相关管理规范;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开展中药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等的研究;加快中药产业创新,促进我国中药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

科技部等18个部委根据国际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997年联合推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四川成为科技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三、集成多方资源互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在天府之国成都今天开幕的“2002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签字。这份由国家科技部、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局、院与四川、吉林等10个省市政府订立的被称为“战略联盟”的协议,将从今天开始生效。科技部的一位官员在签字仪式上称:战略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我国中药现代化工作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特色,集成多方面资源,形成协调一致,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确保我国中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他还说:早在1998年,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科院等有关部门就与四川省政府共同开展了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此后,科技部又先后在吉林、云南、贵州、湖北、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建立了8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及宁夏等11个重要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同时,还在上海设立了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以四川为例,四川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迎接加入 W TО的挑战,为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四川的中医药产业做强做大,四川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把以科技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上了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过精心准备和积极努力,1998年11月,科技部正式批准同意四川省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

3年多来,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已引进医药项目25个,投资规模达30.15亿元;研究开发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按新机制组建的7个研究开发中心进展良好,其中5个中心已与企业实施联合,已有61个中药新药获得批准进行临床试验,47个新药获得批准生产。四川科技厅先后从科技三项费中集中支持了1100万元,使30余个二类以上新药研究开发得到扶持,现已有10多个完成临床前的研究;药材生产体系建设顺利展开,按国家 G MP原则启动的两批共30种川产道地和主流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区已形成,示范面积已达3.2万亩,辐射面积94万亩,带动农户167260多户;中药制药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全省已有46家医药企业通过了国家 G MP认证,去年全省中药工业产值实现52.27亿元,有17家中药企业10个中药品种销售收入超过亿元;配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中医药信息网络中心建设,药品电子商务试点,都在按计划进行,各类发展基金,技术交易机构也在配合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人才培训、营销服务等各项建设正在完善之中。

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了合作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和以企业为主体共同推进的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科技创新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原则,优势集成原则,开放合作原则等;合作的内容是:事关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政策的倡议和建议,基地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制订,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研究,基地中药材保护和系统开发,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的跨地区组织实施和省级重大攻关项目联动等。

四、建立“国家中药资源保护工程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肖培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甄永苏、于德泉提出建立“国家中药资源保护工程中心”的建议书。在新形势下,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药资源的过度和无序开发,导致药用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和连带生态环境的恶化,药用动植物濒危物种频频告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这反映了我国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同时缺少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缺少对中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家战略规划和统一的领导及协调,缺少保护中药资源的有力措施。由于中药资源保护长期无主管部门,资源管理几乎处于空白,加之资源普查长期中断,造成事实上的家底不清,导致政府有关决策部门缺乏基础数据,无法正确引导中药材的生产。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就会危及中医中药的发展。

因此,建立国家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进行全国重点中药材资源调查,是一个关乎中医中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败的大事,也是关乎国民健康的一个迫在眉睫和无法回避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关于“国家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立及全国重点中药资源调查”项目建议书的提出,是非常及时和非常重要的。该建议书首次提出:建立全国中药监测系统(重点中药资源数据库及决策系统、珍稀濒危药用物种及资源蕴藏量的预警系统、药材基地数据库和网络系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及动态管理系统、重点药材生产适宜分析和生产基地选址预测系统、中药材 G AP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6个软件系统)、国家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6个国家中药资源自然保护区、5个种质收集园圃和2个基因库)等一整套中药保护体系,通过这些保护体系保护濒危中药材的90%,评价种质资源1000种,筛选核心种质100种,保存基因资源6000份。同时利用群落分类、卫星遥感、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展开100种重点中药资源调查,取得准确的新资料,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该建议书立足于人民健康事业及国家行业发展的高度,意义重大,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议书目标明确,方法新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