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生物发酵法生产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
2005.03.24
据华声报 :世界上青蒿素药物的生产主要依靠中国从野生青蒿中直接提取,但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世界范围内对青蒿素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合成青蒿素由于工艺复杂、毒副作用大、成本高而不能投入生产;通过生物发酵法生产青蒿素为解决青蒿素的来源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利用生物反应器系统成功地进行了青蒿组织培养大规模培养生产青蒿素,证实了其潜在的工业化潜力。
据科学时报报道,青蒿素是中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从青蒿(Artemisiaannua L.)中分离得到的抗疟有效单体,是含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青蒿素是唯一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疟疾是除艾滋病以外世界上有明显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疟疾的人数高达500万人,在非洲已成为头号杀手。2005年全世界对青蒿素的需求量将达到130吨以上,而目前的产量还不到30吨,所以青蒿素的原料供求矛盾十分突出。WHO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计划2005年在中国采购4亿美元以上的青蒿素药物制剂,将青蒿素用于第一线治疗。因此,积极扩大青蒿素来源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生物发酵法生产青蒿素是利用青蒿悬浮细胞培养物,转基因毛状根和不定芽等培养物在人工控制的生物反应器系统中,通过理化因素的调控、使得培养物得到快速生长和青蒿素大量积累,相比与传统的人工栽培,其不受地理环境、季节和病虫害的影响,可随时随地进行产业化生产,具有占地少、周期短和节省劳动力等优势,为当今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通过生物学家和工程学家的共同努力,利用生物发酵法生产青蒿素的商业化将成为现实,从根本上解决青蒿素原料不足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