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医药在泰国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中医药在泰国

一、泰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

中医药是在700年前的素可泰王朝时期,随着我国东南沿海华人移居到泰国而传入的。之后随着华人移泰日众,中医药随之日趋繁荣。据文献记载,在阿瑜陀耶王朝时(公元1350年),其都城中有华侨出售中国药材,最有名望最受尊敬的医生是来自中国的中医,甚至连国王的医生包括医队长在内,都是来自华人。广东省澄海县东里乡旅泰的李松青是有名可考的第一个代客煎药赠医施诊的华侨医生。他在曼谷创办了李天顺堂药材店,世代相传。至明永乐时泰国许多城乡中医诊所及中药店鳞次栉比,十分兴旺。到清代,清政府开始对泰国大量出口人参、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并对泰国药商予以优惠政策,泰国中医药开始初步发展。

1906年泰国华侨创办了以中医为主的私立医院,如泰京天华医院、广肇医局等,受到当时王室的重视,泰国五世王朱拉隆功亲临主持天华医院开诊,御批它“为病黎造福、永垂不朽”。医院设在曼谷唐人街中心,为贫苦大众治病,其诊治、药物、住食均免费,同时,各地成立了赠医所,免费为病人治疗。1927年,首先由侨商组成了中药组织——泰京联华药业公会。接着,1929年成立了“暹罗中医药联合分会”,并在1930年依泰国法律申请立案,改名为“泰国中医总会”,在泰国影响很大。这一切进一步推动了泰国中医药的发展。1936年泰国卫生部初次颁布《医药卫生条例》,有2000多名中医师领到医师执照,取得合法地位,以后逐年递增。到1945年西医药大量涌入泰国,但因中医药在民众中根基深厚,仍然欣欣向荣、尤其当时流行性感冒侵泰,西医药对之束手,当地中医药界应甲中药防冶流感,取得极好疗效,更使中医中药名声大振。

1958年泰国政权更迭,泰国政府颁布了《禁止与中国贸易条例》后,中药也在禁止之列。紧接着1961年又颁布法令,指出申请行医执照者必须通过泰文考核的规定。因当时,在泰中医药人员熟悉泰文者甚少,通过考试者不多,所以这段时间内,原来在泰国兴旺的中医药事业濒临绝境的状况。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中药再度被允许在泰国销售,各地输入的中成药以“古方成药”的身份进入泰国市场,受到热爱中医药的泰国民众的欢迎。但由于缺乏管理,伪劣中成药混杂其中,政府为保障人民健康,特颁行“第五份管制售药条例”,该条例的颁发使中药销售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983年,为了弘扬中医药事业“中国今日中药展览会”在曼谷隆重举行。这次中药文化交流,轰动了泰国,并大大增加了泰国人民对中医药的信任。此后,1984年、1985年我国先后派中医专家代表团赴泰国作学术交流,提高了泰国中医界的医疗水平,增进了两国友谊,使泰国中医药又逐渐发展起来。

(二)中医药现状

近十年来由于西医药的毒副作用以及价格昂贵等原因,中医药在泰国受到重视。据泰国卫生部的不完全统计,泰国有60%的人喜欢采用中医药及当地传统医药疗法。现泰国有开业执照的中医5,000余人,中药店800多家,店内多有坐堂应诊中医师。目前在泰国近200家医院中,虽然没有中医院,但有不少医生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病,特别在农村,用中草药治病的比重更大。此外,泰国国民家庭中都储有不少各色各样的中草药和中成药,作为防治疾病和滋补养生之需,亦以资救治邻里。由此可见泰国民众是非常信仰中医药的。

随着中医药事业在泰国的不断发展,泰国中医药学术组织亦渐增多,现已不下数十家。此外,中医药爱好者、研究者在泰国也日渐增多。如亚洲著名高等学府曼谷朱拉隆功大学药物学院有个业余东方药物研究组,从事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翻译出版了不少中医书籍,如:泰文版《中医历史》、《中医基础学》、《实用草药》等。这些书籍在泰国供不应求,人们希望见到更多泰文本的中医药书籍。

这一切都标志着当今中医药在泰国已处在50年来最佳的发展环境中。

(三)中医药发展前是

从中医药在泰国的发展过程及其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在泰国始终受到泰国人民的欢迎。正如泰国卫生部施兆熊部长1993年在接见我国广东省中医药考察团时说的:“泰中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交往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药为泰国人民,特别是为本国的华侨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还说:“今后泰国卫生界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泰中两国在中医药方面的交流合作。”这一态度无疑对中医药在泰国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国内中医药界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中泰中医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协作:

1.对防治艾滋病的协作。泰国艾滋病的发病率在亚洲地区居首位,主要途径是吸毒和妓女,性商业活动的公开化。前泰总理办公室主任米差博士认为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但困难重重。据1993年3月的一项调查表明,75%的艾滋病人是由性接触感染的,8%~15%是由吸毒引起的。

目前,泰国开展系统研究治疗艾滋病的医院甚少,大批患者急待治疗。而这方面,我国防治工作,尤其是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可以考虑派专家组或医疗组到泰国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防治这个世纪“恶魔”,预测开展艾滋病和性病项目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其前景十分良好。

2.合资办药厂。泰国地处东南亚,气候适宜,药源丰富,可考虑与泰国合资办厂,利用当地药物资源,减少运费,降低药物成本,避免泰国法规的限制,同时可以向东南亚其它国家进行转口贸易,都是十分有利的。

3.合作办学院。要使中医药在泰国更好地生根,关键是要培养人才,提高素质。为了降低外国留学生的负担,可考虑在泰国合资办学校,有计划地翻译一些泰文中医药书籍,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使中医药在那里更好地发挥其防病治病的作用,为泰国人民的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4.加强学术交流。合办一些国际性学术会议,对两国医治一些现代难治病有苗头的课题进行协作攻关。

相信随着这些协作项目的逐步实施,可以预见,中医药在泰国的发展是很有前途的。

二、 中医药管理

在泰国,中医药属卫生部统管,药品的行政管理机构是食品管理局(FDA),也直属卫生部。

(一)医政管理

自1936年泰国卫生部医药卫生条例颁布以来,中医师在泰国的合法地位一直未受到政府的承认,政府中允许通过考试的方式领取泰古医执照营业,加入中医总会,否则只能在不公开场合治病。这种制度已实行了50年。

(二)药政管理

中药在泰国受限制是从1958年,泰国颁布“禁止与中国贸易条例”开始,直到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才取消中医药限制。但由于缺乏管理,假冒伪劣中药混杂其中,泰政府又颁布“第五份管制售药条例”,规定中药制品必须由制药或销售部门将中药制品的全部成分、比例标明,申请查验,由医药卫生机构用“复原分解法”检测分析。合格者准予登记列号,发予证书,始可销售应用。检测结果,几乎当时全部市售中成药均不符合要求而被禁销。经过中医中药行业向泰卫生部门是文详述古方中成药经千百年实践,确有疗效而低毒,但由于古代传统配制,难以符合现代理化检查要求,几经呈报,泰政府允组“古方中成药审查委员会”,对确系传统古方中成药通融办理。1987年泰国国会上议院通过一项议案,正式批准使用中草药。泰国卫生部长特通·猜耶南达对上议院议员说,使用中草药可以减少价格昂贵的西药的进口。由以往的民间默许到法律承认,对泰国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针灸管理

泰国卫生部曾下令中医师不能应闲针灸为病人治病,规定只有合格的西医师才有资格使用针灸。自从这项禁令实施以来,中医师不能在临床上应用针灸,同时也阻碍了针灸的研究与发展。

三、中医药医疗、研究机构与学术组织

(一)中医医疗机构

泰国的中医医疗.以私人开业为主,开业的中医师多数自设计所,或兼设药房,并兼开药店。其中影响较大的私人中医院有二所:

1.天华医院

1904年侨贤伍淼源、刘继宾、高晖石、刘聪敏、张见三、王杏洲等六人集资倡建天华医院以施医赠药、扶危济困、且不分国别区域,皆一视同仁,开设病房,收容重症患者住院医治。1905年9月19日这家泰国中医史上第一家中医住院医院正式开办。

天华医院开办之初为纯中医医院。中医师大多数是聘自于中国,轻症患者诊后赠药,重症患者则住院治疗。所用中药为购自中国的道地药材,并聘用配药人员炼制。特别病房有12间、每间1张床位,普通病房则有200张床位,其病床之多冠亚细安国家其他医院之首。

1934年在第28届董事长伍佐南倡议下增设了西医部。从此,天华医院成为中西医并存的医院,1965年新医疗大楼建成后,有关现代医学的设备虽非常齐全,但从建筑格局、医疗设备、医院的规模及医务人员的比例等方面看,天华医院的中医部与西医部相比,都明显地受到了忽略。尽管如此,人民还是很信赖中医的。据1967~1972年的统计结果看,门诊病人共52万人次,其中中医占76.24%;住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