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研发一亿元太少
大型医药企业受益多,小企业恐怕难借东风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颁布,可能使一些大规模的医药企业从中受益,小企业恐怕很难“借到东风”。
记者昨日采访了部分医药企业,针对“纲要”的颁布,业界普遍认为,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它鼓励了相关企业发展中药现代化。但是就其中具体内容,主要是“优惠政策”及“出口”这两块却有不同反应。
中药研发1亿元太少
广州白云山股份公司董事会秘书陈瑛,一听到国家每年对中药研发投入1亿元,立刻没了兴趣,用她的话说,没有兴奋点。她认为,对于国家来说,1亿元的投资太少了。全国有几千家药企,如果平均分,每家也只能分一点点,对于研发费用来说,起不到一点作用。而如果不是每家分,那么这一政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又形同虚设。陈瑛认为,地方每年拿出一些钱,可能实际作用还大些。据她透露,广州市经贸委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如果企业有好的项目,广州经委就会给予一到两千万元的资金扶持。因此,国家的这一优惠政策显得太苍白了。
但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何舒华态度却是非常积极和乐观。他认为,“纲要”的出台对广药本身来说,是有利好的。首先,中药现代化发展受到国家重视,将会促进像广药这样中成药制造占很大比例的企业的发展。据何舒华介绍,广药的中成药制造业务,占税前利润的78%,因此,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会加速这块业务的发展。
对大型企业是利好
其次,“纲要”中提到的相关优惠可能使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比以前更有机会得到国家支持。何舒华举例说,1亿元的研发投入,绝对不会像烙饼撒芝麻那样均匀,一定会向有实力的大企业倾斜,因此大型企业更有机会得到国家支持,而广药就在这批企业当中。道理很简单,国家产业调整,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要肩负起研发领头军的责任,因此优惠政策必然也要向这些可以承担国家研发项目的企业倾斜。所以说,“纲要”的出台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利好的。
中药大量出口还需时间
对于“纲要”中提出的,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中药出口,特别是扩大高附加值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企业普遍反映:不乐观。
何舒华认为,纲要中提到的出口问题还只是一个方向,如果要实现还有一段路要走。据他介绍,目前还没有一个中成药申请到美国FDA的药品认证,现在出口的都是持“保健品”、“食品”认证的。另外一个事实是,由于中药的特性,目前很难申请到专利,因此“纲要”中谈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需要很多实际操作的问题。他认为,国家只是出台这个纲要,只是一个规划、一个方向,具体还要企业自己努力。
标准化成出口最大问题
陈瑛也持同样观点。她说要想扩大中药出口,必须先做好一个基础工作,那就是中药标准化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一直是中药走向国际主流市场——欧美市场的最大障碍。对于国外的医药管理部门来说,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的用量、药效都无法像化学药那样在说明书上写明,甚至连分子式都没有,是无法通过国际认证的。
除了中药标准化外,陈瑛认为获取FDA认证的费用也太高,要1亿美元,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还不如用来研发更实际。因此,要想突破这些问题达到扩大出口的目标,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粤港信息日报
2002.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