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9月27日电(记者 朱旭东)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中药是在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称呼。
《中国大百科全书》谓中药是“中医传统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类物质”。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少部分为人工制品,如酒和醋等等。但这些药物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才能叫中药。医学界将中药起源时间定在《黄帝内经》出现的战国时期,但事实上中国人早已认识到自然物材的药用价值了。传说商初重臣尹伊发明“复方”草药,在浙江发现的跨湖桥遗址中新近证实身份的“中药罐”,表明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人就已会煎药治病。业内人士评价,这一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中草药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现在所知道能明确指导药物使用的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相当完整、严谨体系的中医基础理论巨著,是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医药实践的一次归纳、总结和升华,用于指导防治疾病及药物的使用。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是一部有较完整中药基础理论及在具体药物中贯彻中医理论的中药学著作。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中药的起源地在中国,但只要按照中医理论使用,则不论使用者为何国,均是中药,如日本的汉方药等,均来自中药。中药的主产地也是中国,但外国所产药物,只要按照中医理论使用,也是中药,例如中药里的冰片、番泻叶等。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少数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1100多种,药用动物近1600种,药用矿物80多种。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全国药材生产面积1000多万亩,常年栽培的药材近200余种,平均产量约1.25亿公斤。
2002.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