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医药大事记(1901——2000)
1901——1949
1904年周雪樵等人在上海创办第一个中医学术团体医学研究会。
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极力主张废弃中医。
1922年谢利恒编《中国医学大词典》出版。
1929年南京政府竟然通过余云岫等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之障碍案”,从而引起全国中医药学术团体于3月和12月两次在上海集会,提出平等中西医待遇,并要求确定3月17日为“国医节”等议案。
1931年1月中央国医馆成立。焦易堂任理事长。
1936年裘庆元的《珍本医书集成》、曹炳章的《中国医学大成》出版。
1949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出席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代表时说:“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技术,搞好中医工作,发挥中医力量,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的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11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的医政司医政处下设中医科。
1950——1959
1950年5月北京中医学会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立的地方性学术团体之一。
1951年5月卫生部发布《中医师暂行条例》和《中医师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953年5月卫生部医政司的中医科改为中医处。11月中华医学会成立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卫生部正式成立中医司。
1955年1月《中医杂志》中文版创刊。3月商业部成立中国药材公司。6月我国著名老中医萧龙友、叶橘泉、承淡安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7月中国药材公司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药材管理局。《中药通报》创刊,1988年史名为《中国中药杂志》。12月中医研究院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接见了第一任院长鲁之俊,周恩来总理为该院成立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医研究院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开学。
1956年5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药材管理总局更名为商业部所属中国药材公司。7月根据中苏科技委员会决议,苏联派遣3名专家组成针灸考察小组来华,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学习3个月。8月成都中医学院成立。9月上海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成立。
1957年3月国务院决定,中药材的经营管理理由商业部移交卫生部统一领导经营。
1958年10月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首批西医学习中医离职班的情况报告的指示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
1959年6月卫生部发出关于整理推广秘方验方的通知。
1960——1969
1960年2月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提交《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座谈会情况的报告》。
1962年10月中央同意卫生部党组“关于改进祖国医学遗产的研究和继承工作的意见”。
1965年5月国家科委中医中药专业组成立,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和事业发展已进一步纳入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规划的正常轨道。
1970——1979
1970年10月全国中草药和新医疗法成就展览会在北京举行。
1971年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代表和全国中草药和新医疗法成就展览会工作人员,要求大家努力“实现毛主席指示的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伟大思想”。7月《人民日报》公布针刺麻醉获得成功的消息。
1972年11月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大批医药简犊。
1973年1973年底至1974年初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简帛医书14种,这对我国开展医史及考占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974年10月《人民日报》公布我国发掘的占代中药麻醉应用取得成果。
1976年2月卫生部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汇报会。
1977年10月南京江苏新医学院主编的《中药大辞典》出版,收载中药5767种,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大型中药工具书。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著名中医岳美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9月党中央以(78)56号文件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同志在指示中特别指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中医研究生班在北京开学。这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第一批入学的研究生。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在呼和浩特召开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10月卫生部恢复中医局(局)。
1979年5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最大的全国性中医药学术团体。6月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召开针灸针麻座谈会。中国针灸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针灸大会”。9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举行会议,“茶花牌云南白药”、“李时珍牌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华佗牌针灸针”荣获我国首次颁发的金质奖。12月世界卫生组织赞同用针灸医治偏头痛、便秘、感冒、白内障等43种疾病。
1980——1989
1980年1月《中草药》杂志创刊。3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上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建国30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重要经验教训。5月我国“今日中药展”在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九州等地展出。1O月中医古籍出版社成立。
1981年7月《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版)创刊。这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学术刊物。《中医杂世》(英文版)创刊。8月《中国针灸》创刊。这是当时唯一的全国性针灸学术刊物。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这是我国最大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学术团体。
1982年4月卫生部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特别强调了中医单位要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问题和增加中医事业经费问题,解决中医药后继乏人、乏术问题,中西医结合问题,中医教育工作的几个问题,中西医结合、中医研究和民族医问题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问题等。9月《中医教育》杂志创刊。10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学教材编审会议在南京市召开。12月卫生部在石家庄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工作会议”。
1983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整理研究民间单、验、秘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5月全国中药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6月著名中医董建华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8月世界卫生组织为研究、发展、交流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在传统医学基础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多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其中设在中国有7个合作中心。10月国务院发布了批转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工作问题的报告》的通知。11月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总结了34年的工作。全国中医医院急症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中医急症工作经验和进展。会议认为应该把中医急症工作当作中医医院建设的一件大事认真抓好。
1984年6月卫生部中医司制定了《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和效率的统计内容和标准》(试行)。8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9月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10月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将其珍藏的全部中医药图书献给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并同时设立了任应秋奖学基金。
1985年3月经国家体改委批准,1979年5月成立的“全国中医学会针灸分会”晋升为一级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针灸学会”。4月我国第一所中药学院——南京中药学院开始筹建。6月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根据宪法‘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规定,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医药学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医必须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中医、西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30周年题写院名。世界卫生组织委托我国卫生部在广州、从化、南宁召开“传统医学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研讨会。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颁布,其中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等713种。
1986年6月《中医报》、《中医药信息报》相继创刊,这是我国第一批创刊的中医药专业报纸。7月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通知》。10月任命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兼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11月卫生部设立了国家中医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12月国家中医管理局正式成立。
1987年5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R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卫生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胡熙明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传统医药在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的发言。7月首届中医药国际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