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医药呼唤知识产权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中医药呼唤知识产权

2005.05.18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用药原料的天然性使中药具有化学合成药无法比拟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中药的宝贵财富流失严重。1978年,我国研制青蒿素成功,使数以千万计的疟疾病人免于死亡。但它从诞生到今天,却一直是国外大药厂的摇钱树。因为,中国没有专利概念,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目前,青蒿素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每年大约15亿美元,而中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

韩国企业在我国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牛黄清心液,并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了口服液和胶囊等改进型产品的专利,因而我国企业如果要生产这两项改进型产品,就必须要征得韩国企业的许可。韩国企业藉此强占了国际市场,年产值高达0.7亿美元。

据统计,国外公司已经强占了国际中成药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我国在每年近400亿美元的中药交易量中,多年来一直徘徊在6%~8%左右。有关数据和文献资料表明,我国中医药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和拥有量仅以两位数计算,而商标类的更屈指可数。我国中医药发展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没有真正得到切实有效保护。

针对我国中医药业的现状,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严世芸教授和上海市律师协会原会长王文正律师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论坛上”提出了“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联合倡议书:积极广泛宣传,勇提立法建议,及时申请专利,努力创建品牌,依法应对侵权。

当前,中医药应当加大科研创新能力,在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基础上,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加以发展。其次要加强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培养中药知识产权人才。更重要的是我国应当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重点在于借鉴国外先进的专利开发经验,建立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体系。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陈志兴局长如是说。

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