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如何拓展马来西亚中医药市场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如何拓展马来西亚中医药市场

马来西亚的传统天然药物分为中药、马来药、印度药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植物制药品,而中药居于主导地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中药历史悠久,拥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在华人社会及其他民族中得到广泛认同;另一方面,当地中医逐步重视规范化和正规化建设,使得中医在马来西亚地位稳步提高。马来西亚政府成立了全国传统辅助医学理事会,加强对传统医师的管理,从今年开始对中医进行登记管理并逐步推行持照行医。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医在家传、师传的基础上赴国外(包括中国)进一步深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一、开拓中医药市场面临的困难

虽然中医中药在马来西亚历史悠久,但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加上当地天然药物及西方植物制药品的竞争,中药开拓在马来西亚的市场面临困难如下:

1.中医中药并未得到政府及公立医院的认可,病人首选西医西药,中药大多数用于进补保健、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等。

2.中药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华人及一些认可中医中药理念的其他民族人士,在马来西亚华人约有560万,占人口总数的25%,而其中真正消费中药的大约有400万,占17%,市场容量有限。

3.在DCA注册的传统药物共有7966种,其中马来西亚当地生产的有4098种,占51.4%,从中国进口的有2231种,占28%。

4.发达国家出产的一些植物药品,因包装精美、广告攻势强大、服务周到,正在逐步挤占中药的传统市场。

二、拓展市场需解决的问题 中医药产品要进一步拓展马来西亚市场,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1.登记注册

(1)登记注册时间较长。中医药产品要进入马来西亚市场,首先需委托当地公司向DCA提出登记注册申请,得到"MAL"准证后方可进口及销售。注册时间一般为1~2年,准证有效期为5年。

(2)需要向DCA公开药物配方,否则无法获得准证。

(3)重金属含量超标无法获得准证。DCA对药物中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规定:即铅(Pb)10PPm,砷(As)5ppm,汞(Hg)0.5ppm,而中成药中大约有50%汞含量超标。

(4)药物中不能含有禁止进口的成分。DCA禁止含有冰片、附子成分的中成药进口。

(5)DCA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持有GMP证书。我传统中医药生产企业多数尚未开展GMP认证工作,因此这些企业的产品无法获得准证。

2.马来西亚"1956年药品(广告及销售)法令"限制在产品包装及广告中提及一些功效,如抗癌、避孕、壮阳补肾、治疗糖尿病、风湿等,否则罚款或入狱。而我企业在产品包装及宣传中往往忽略当地法律的限制,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一些质次价高、假冒伪劣的中医药产品通过不正当的渠道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中医药产品的整体形象。

三、几点建议 中医药产品拓展马来西亚市场的几点建议:

1.加快对传统中医药生产企业改造,加速设备更新换代,改进药品生产方式,推进GMP认证工作,使传统药品企业在生产技术及生产方式上能够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规范医药产品市场,严厉打击劣质、假冒产品,同时尽快建立中医药产品相对稳定的外贸代理制,减少多家公司在同一市场上的恶性竞争,确保出口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3.重视中医药产品的更新换代,有针对性地推出不同剂型。马来西亚消费者喜欢效果明显,服用量少的医药产品,在剂型方面按喜好程度依次为:胶囊、软胶囊、浓缩九、小蜜丸、口服液(大瓶)、素片、丹剂、水丸、袋剂、冲剂、含片、雾剂、酊剂、糖浆和散剂等,但依用途不同剂型也有所不同。

4.改进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内外包装,做到精美实用。说明文字除中英文外,可考虑加上马来文,以扩大药物消费群体,同时注意在药品功效中不要提及"1956年药品(广告及销售)法令"中限制的功能。

5.加大对中医中药的宣传力度,巩固已有市场,拓展新市场。充分利用当地华人的语言优势,通过媒体广告、宣传册、讲座、产品说明会等多种形式推广中医理念,宣传中药疗效;同时鼓励国内企业及出口商与当地代理商相互配合,加大广告投入,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

6.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医药生产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设厂。2003年起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区域内成员间关税降低为0~5%。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当地设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通过马来西亚向周边国家辐射,利用自由贸易区的各项优惠措施逐步占领东盟5亿人口的大市场。

(医保商会)

中国中医药报

200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