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管理分步实施
从今年7月1日起,消费者在药店购买抗菌药,必须先出示医师处方了。
在业界,这是个焦点话题。业内人士关注这一举措,不仅在于这是制止抗菌药物滥用的重要手段,更在于这意味着中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迈出了关键一步。
分类管理为何步履蹒跚
谈起中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进展,一位从一开始就参与此项工作的专家不禁感叹:“我都等得着急了。分类管理搞了这么久,但是药店只不过分出柜台,分别贴上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签,实际上很多药都可以不要处方随便买。”
据悉,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正式提出是在1999年。当时,国家药监局对这项工作提出了一个“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并提出从2000年开始,用3到5年的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处方药凭处方销售。转眼间4年过去了,用媒体的话说,药品分类管理仍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老百姓看得见的进展只是药品的“分类摆放”。
为什么会这样?相关人士作出了如下解释: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广告管理、价格管理等改革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需要配合、协调。目前很多方面的政策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尚不完全配套。
具体来说,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处方尚不规范,执业药师严重短缺。一方面是处方的真实性、开方者的资格无法准确判别,处方的项目、内容要求不尽一致;另一方面是医院开出的处方很少能够流向社会药店,致使零售药店的处方量少之又少,不利于药品分类管理深入开展。
近些年来,我国执业药师人数虽有大幅增加,但整体数量依然较少,且绝大部分不在药品零售企业。
据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正在起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拟于今年上报国务院,以期在法规与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
分步实施时间锁定两年
据相关管理者介绍,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的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还是在扎扎实实地按计划分步实施着。
目前,我国已遴选出4326种非处方药,以后每年还要增加。从2001年10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规定大输液必须凭处方销售,然后规定所有的注射剂都必须凭处方销售。这两个规定目前起码在全国各大城市比较规范的药店中得到了执行。
接下来,就是正在引发业界震动的抗菌药物2004年7月1日起凭处方销售,这涉及零售药店四分之一以上的经营份额。有专家说,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激素、降压药等要凭处方销售。而在不久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抗菌药等于是提前走了一步,到2005年年底,一定实现处方药凭处方销售。
这位负责人说,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其目的是保障老百姓用药安全。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老百姓对这项工作的意义并不很理解。有人说我头痛感冒了,没时间到医院,在药店买点药,一吃就好了,而且药店里的药还比医院便宜。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加强宣传,要告诉老百姓,我们目前已经有4326种非处方药,如果把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加上,那么我们就有1万多个了。国外非处方药占处方药的25%左右,我们的数字也差不多。4326个非处方药中有150多种是常用的抗菌药,比如滴鼻子的、滴眼睛的、油膏类的等等品种,完全能够满足老百姓对小毛病的自我药疗需要。
行业利益公共利益孰轻孰重
药品分类管理步步逼近,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开始显现,正如专家所说:“这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下至普通老百姓,中至药厂、商业、零售药店以至医院,上至负责政策与管理的政府部门。”
从目前来看,比较强烈的反应来自零售药店。据了解,抗菌药销售额约占零售药店销售总额的24%~30%。由于处方流向零售药店少,该项政策的实施,将会使零售药店减少相当一部分抗菌药销售份额。而且,“还不光是这个部分,因为如果一个病人要买抗菌药,到医院去了,就顺便把其他常规治疗药都开了,这样就把别的市场也带走一部分,损失会很大。”
药厂也有一些反响,有些药厂80%~90%的处方药产品都直接销售到药店,他们觉得这个主要销售途径被堵上了。
对此,专家这样评说,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卫生政策和药物政策。在国家药物政策上,很少把各方利益作为一个平衡或作为一个重点,而应主要考虑公众健康的利益。从国家的战略高度来管好药,需要协调和控制产业界各方面利益的丢失和膨胀,更要保障公众健康的利益。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国家合理用药管理体制中的一部分,这是大势所趋,各行业、全社会都要达成共识。
老百姓是良性竞争受益者
有了共识后要做什么?专家说,要加紧制定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虽然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到医院看病,开处方,到药店去取药。但中国13亿人口,那么多药店,不管理好要出问题的。医疗事故谁管?冒牌签字谁管?抓错药谁管?药店和药师、医生和医院各负什么责任?处方系统应该医院管还是像发票一样由政府部门统一管?行业之间怎么沟通?怎么联网?这需要各个部门总体协调,否则做不好。”
对于业界所感到的震动,专家也开出了药方:社会药店立即要做的是,在药品分类管理的进程中,重新定位,调整战略,重点应放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上来。要增加药学人才数量,全面提高人员素质,能给买药者适当的用药指导。只有这样,药店的威信才能在社区里树立起来,处方才能吸引过来。
同时,专家指出,实行药品分类管理,药店与医院也形成一种竞争。药店如果服务好,价格又便宜,在很多药自费的情况下,老百姓会主动到药店去买药的。这种竞争也会触动医院和医生,促使医生慎重开方,合理用药;促使医院降低药价,改善服务。良性竞争中,最终的受益者还应该是看病买药的老百姓。
2004.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