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医生揭医疗黑幕遭报复,被打成阳痿被迫辞职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医生揭医疗黑幕遭报复,被打成阳痿被迫辞职

娄底市中心医院

核心提示

一名医生的辞职引起了市委书记的关心,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这样对娄底市中心医院有关领导说:“对老百姓要常怀敬畏之心,在工作方法上要崇尚简单之美,在不正之风面前要张扬正气之魄。”并指出这么优秀的医生不能走,要想尽办法留住胡卫民。

2004年12月28日上午,蔡力峰在办公室约见了胡卫民,对他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真诚地希望他能留下来,并承诺对其反映的有关情况,要查清楚。

胡卫民在当地百姓心目中有“为民医生”、“娄底的洪昭光”之称。7年来,他牺牲休息日,义务投入社区医疗科普,新华社等中央省市20多家媒体,曾对胡为民进行过集体采访。

然而,7年来,这位“为民医生”却在医院里长期受到冷嘲热讽、排挤、打压,甚至被同事踢成“阳痿”。凭良心反映医院黑幕问题,却遭到恐吓报复。2004年12月,胡卫民最终作出一个痛苦的决定,向医院递交了辞职报告。

一方面是当地百姓的热情对待,一方面是医院某种势力的不容。

“为民医生”艰难行医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行业生态。娄底卫生部门一位知情者一言中的:胡卫民处境之所以如此艰难,就因为他是“为民医生”,是另类,他破坏了医疗行业的潜规则。

为民医生”事迹广为传颂

以一封辞职信投向《光明日报》,大胆揭开医院黑幕。2004年底,医疗界的新闻人物胡卫民做出了非常之举。

记者眼前的胡卫民一副标准的知识分子形象:戴着眼镜,头发一丝不乱,扣子永远扣到最上端,谦恭温顺,彬彬有礼。惟有镜片后忧郁疲倦的眼神不时露出几分游离不安,显示他此刻内心的混乱。

“老实、内向,从来不事张扬。”这是熟悉胡卫民的人对他的评价。

在娄底,胡卫民的事迹广为传颂。他给病人都开两张方子:一张是药物处方,能为病人节省的就节省;另一张是科普健康知识处方,上面写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防治知识,还印有自己的电话号码,患者随时可打电话问他。而这些资料都是他自己掏钱编印的。

一些患者给记者讲起胡卫民的真实故事:病人不便行走,看完病以后,胡医生二话没说,背起病人送出医院大门,直到汽车上;“在医院里,只看见过医生喊病人脱衣服,没见过医生脱衣服给病人穿”。大冬天,病人衣服穿得太少,冷得发抖,胡医生就把自己的羊毛衫脱下来给病人穿;一个叫李国华的坐轮椅的患者每月来院看两次病,因为没电梯,胡医生总是下楼来为她看病。李国华需上四楼做B超检查,胡医生抬着轮椅跑上跑下。多年来,娄底市区有65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享受了胡医生提供的义务上门服务。

据熟知的人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娄底的洪昭光”、“为民医生”这样的称谓于是便流传开。而同行中却有人暗里嘲笑胡卫民是有点“发宝”。

胡卫民被媒体称为是“从煤房起步的医学科普专家”。

1998年,在娄底市中心医院前任院长的关照下,胡卫民获得机会,在省卫生厅参加一个较高级别的心脑血管防治会议。

据娄底市卫生局局长、时任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的杨劝姣介绍,那次会议让胡卫民深受触动,也成为他研究心脑血管防治的开端。从长沙开会回来以后,胡卫民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从医院住院部出来,借用一间医院堆放煤球的房子挂起了心脑血管专科门诊牌子。心脑血管疾病重在养和调,而当时的情况是,许多病人被人误导,花费了大笔钱而又不见好转。胡卫民用自己的方法为病人省了不少钱。

胡卫民设计了心脑血管病免费就诊卡,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综合资料编写了近10本心脑血管防病治病的科普资料免费发放给群众,受到广泛好评,咨询门诊门庭若市。

本来可在医院好好看病的,胡卫民却把门诊室带到了社区和乡村。

狭小的“煤房门诊”里容不下几十人一起看病。胡卫民想,如果去社区搞科普讲座,可以让更多的人脱离心脑血管病的困扰。胡卫民说,此举得到了当时医院领导的赞许。于是他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深入到各社区进行义诊,并免费进行医疗科普讲座。为方便讲课,他还把相关资料编写成易唱、易记的顺口溜,深受心脑血管病人的欢迎。

胡卫民坚持每周进社区服务,先后进行心脑血管病科普讲座309次,累计受益群众达11万人次。他牺牲的双休日达296天,自掏腰包31000多元印刷科普资料向患者免费发放,光是科普处方就发放了21000多张。

2003年,省卫生厅、省科协组织中央、省、市20余家媒体,对胡卫民进行了采访。

屡遭厄运甚至被打成“阳痿”

胡卫民名声大了。中国高血压防治网络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娄底市政协委员、娄底市科协常委等一系列头衔也戴到了胡卫民的头上。2003年,胡卫民是湖南省科协唯一上报全国科协的科普工作先进典型,因为胡卫民建立了全省最大的拥有6000多人的防治网络和“中国高血压患者之家”网站。娄底市中心医院因此成为了全国4家科研院所的心血管病临床科研基地。

“胡卫民为娄底市中心医院树了一个品牌,带来了丰厚的名人效应。应该说胡卫民是医院的功臣,可他在医院遇到的却是无尽的麻烦和困惑。”娄底市卫生局一位为胡卫民深感不平的负责人说。

中心医院的一名医生对此感触颇深:胡卫民热心医疗科普,不遗余力免费下社区,自费编资料赠送患者,有人说他爱出风头,不务正业。由于胡卫民的诊室经常门庭若市,抢了一些同事的生意,无意中得罪了人。

更令有些人强烈不满的是,胡卫民不开提成药,每个病人一般就是一二十元的药了事,他还经常为病人开免费处方。一名农村来的患者头疼来就诊,一名医生接诊后,连血压都没量就开了1000多元的药,10多天后毫无效果。复诊时他找到胡卫民,量了血压后,胡卫民只开了数十元钱的降压药,结果患者的病就好了。胡卫民因此被指责“吃里扒外,自命清高”。

“胡卫民在外面牌子很响,可是在医院里,他的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连正常工作都得不到支持。甚至还专门有人明里暗里搞他。”这位同事如此形容胡卫民的处境。

他举了一个例子:2003年,中央、省级媒体集体采访胡卫民,娄底市把此作为一件大事来宣传。而医院里却静悄悄的,医院有关领导甚至公开指责省科协、卫生厅组织的这次采访活动:这次集体采访会,纯属胡卫民的个人行为,是他个人组织的。

胡卫民被打成阳痿的事,医院里尽人皆知:1999年,胡卫民在心脑血管病防治领域已声名鹊起。当时的医院领导为加强心血管内科力量,欲将胡卫民从内科急诊调入心血管病房,结果遭到该病房负责人陈炳华的强烈抵制。

在院领导的催办下,陈才勉强同意。1999年10月14日,在上班时间,两人发生口角,陈炳华一脚将胡卫民下身踢伤,经鉴定为轻伤,结果导致胡卫民外伤后“阳痿”,至今一直不能恢复性能力。事后,陈仅获得行政警告处分。不仅没受到法律制裁,反而被晋升、评先进、吸收入党。

陈曾还扬言:“这种不务正业的人,只要老子在,就别想进住院部病房!”

从此,作为一个业务得到充分肯定并做出了独创贡献的医生,胡卫民却只能在门诊工作,不能进住院部病房工作。作为医生,不能进住院部,意味着今后与晋升和职称无缘。

对胡卫民来说,更痛苦的莫过于是,因丧失性能力,又加上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照顾家庭,妻子与他的矛盾日渐突出。最终,2003年,心灰意冷的妻子与他协议离婚,并调离娄底。

然而,对胡卫民来说,他的厄运远不止这些。

胡卫民告诉记者:自2001年12月18日起,他的心脑血管病专科门诊牌子先后16次被砸掉。他将砸烂的牌子送到院长、书记办公室请求调查。结果三天后,牌子被丢进了垃圾堆。

为抓住砸牌子的“黑手”,胡卫民派助手在办公室守夜,2003年3月20日清晨6点,终于将砸牌子的人当场抓住,报告医院,却没有任何处理结果。

院长两次欲调他去工会

2001年12月,娄底市中心医院在全省三甲医院中首度面向全省公开招考了一名院长,新任院长叫杨志毅。

新院长雷厉风行,提出要将娄底市中心医院收入和效益大幅提高,并迅速着手出台系列增加医院收入的政策。

据中心医院和娄底市卫生局一些知情人介绍:“这些政策很简单,就是鼓励医生多开药、多做检查、多收治住院病人,虚高药价,并与医生的收入挂钩,实行开单提成。这与卫生部出台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五条禁令,八项纪律’相对抗。”

而胡卫民不仅平常为病人着想,多开小处方,多开常用药,少开住院证,少做不必要的检查,尽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