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黑暗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
前几天,一个作医疗器械生意的朋友和我闲谈的时候,说起了一件让人窝囊的事儿。他的岳父前一段时间患了旋晕症,去一家医院检查,一个上午下来,花了一千多块钱,时下流行的核磁共振、CR、螺旋CT和彩超等等,作了一个遍,把检查报告拿回家来给女婿看,结果旋晕症的必查项目前庭功能检查却没有作,回去一问,原来是该院没有这样的检查设备。而医生的回答把我的朋友气得差点炸了肺:你们找别的医院再作前庭检查吧,然后回来我再看看检查结果。
其实那个医院和医生当然知道,他们给老人作的系列检查,都不是旋晕症必须要查的项目,甚至有一些根本和旋晕症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前庭功能检查收费一般不过百十元的样子,但该种设备价格不菲,根本谈不上什么大的收益,所以他们干脆就不配置这种耳鼻喉科很重要的设备,用其他不相干的检查代替了。
恰好我的朋友是耳鼻喉科医疗器械的行家,如果换是别人,即使被人骗了也不知道。
时下医院购买医疗器械的衡量标准,只有利润二字,能赚钱的检查设备,是多多益善,赚钱少的医疗设备,那就能不买就不买。开手术的标准也是一样,如果能赚钱的,就先赚钱,至于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该种手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很多医院,本身没有经济实力购买超大型的检查设备,但是即使贷款他们也要买,因为这些检查设备是能赚钱的,为了还贷款,他们就经常要安排一些无必要的患者去作毫无意义的检查,所以上面提到的那位作了全套检查的老人其一千多元的去处也就很清楚了。
但是,一些必须的设备,医院却不一定买,比如一家医院的骨科主任曾经抱怨说,他也算在脊柱手术上有专长,却几年没有开脊柱手术了,原因是院里原来的电动磨钻是国产的,丢转很厉害,在手术中使用很危险,但是院里不愿意购买新的进口磨钻,因为脊柱手术不是很多,买磨钻的钱很难回收,所以就把钱省下来买各种有效果或者无效果的检查设备。
为了牟利,很多医院完全违背了医者父母心的标准,甚至直接成了禽兽,前年北京酒仙桥医院爆发的重复使用心血管支架的案件,就是这种禽兽丧心病狂的体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俗称心血管支架手术,其使用的心血管支架在国外的售价最便宜的大概只有300美金,国内普遍都在2万至4万左右,这种高利润想来也应该能让医院满足了。在这种简称为PCTA的手术中,需要使用一次性的介入导管(一种很细的管子,价格高昂),而北京酒仙桥医院竟然将这种严禁重复使用的导管重复使用,完全是草菅人命的禽兽行径。
现在得了病看不起是一种痛苦,看得起而被医院当成羔羊痛宰,就是另外的一种痛苦,可能只有有权势,有关系的人,才能保证自己能逃过医院的毒手吧?懂行的人都到了谈医色变的程度,这绝对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难道医生都变成了禽兽吗?他们天然就是这样的心狠手辣?我们无法这样下结论,医生也一样是人,他们也有正常人有的良知和情感,但是在目前的体制下,能不草菅人命,就算是有底线了。
在一个医学会议上,有一位脊柱专家谈到自己上飞机前刚刚作了一台长达8个小时的手术,这个手术极度危险,即使手术过程没有出错,病人都依然有可能瘫痪或者死亡,但是手术费却仅仅有3000块钱。前些年出国的时候,看美国的医院对这种手术的收费高达4万美元,尽管中国经济水平低下,也不应该有100倍的价格差异啊!
目前,医院作各类手术是由国家或者地方根据不同的医院级别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所以医院的收费体制很奇怪,一个很简单的手术,也许因为使用的耗材价格高昂,所以就利润丰厚,而那些没有使用耗材的,尽管难度高,消耗大,却也只能收取很低廉的费用,由于手术的高风险性,这样的低价有的时候根本谈不上利益。实际上,医生的劳动,应该是一个医院最宝贵的财富,国家追求片面的为民造福的心理,在医生劳动上定价苛刻,从而促使了医生从其他角度牟利,因此,医生都不情愿作高危险还缺乏利益的手术,医院就更是如此。医生理应是高收入群体,只有在正常渠道给予医生更多的经济利益,才能杜绝医生在临床上不负责任的对病人下手。
由于国家对医疗机构的高度垄断,医院成为中国利润最高的行当之一,据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实践,我们知道,一般医院的纯利润,大概是营业额的30%左右,这实际已经是医院各级领导,油水部门大肆收取贿赂之后产生的。垄断的医院使内部权力也高度集中,官僚控制下的医疗机构,收取贿赂根本无人制约,他们追求的和普通医生还不相同,普通医生也许只是想得到较高的经济待遇,而医院的高级官僚,则是要成为超级富翁。
这几年,牙科医院被国家放开,全国出现了很多专科牙科医院和诊所,这种充分的竞争,使牙科的收费标准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牙科手术器械的销售价格也就相应的一降再降,也许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开放竞争的医疗市场,对患者,是一种很清楚的福音。
健康的体魄,是民族生存的基础,良好而无忧患的医疗市场,才是健康的市场,开放医疗市场,促进医疗服务的竞争,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良策,这是政府的重要工作,是人民健康福祉之所在。
放心120
200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