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制药公司战略调整新动向及对中国的影响之四
2005.06.13
中药资源争夺战剑拔弩张
供稿人:王静波
中药方面,世界上已知有25万种药用植物,但是只有1%经过了西方医学研究,研发空间巨大,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药已经成为药物创新的希望所在。发达国家过去10年在开发植物医药方面的支出年均增幅达15%,其中15家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公司在这方面的科研支出年均增幅达22.5%。2003年,仅北美、西欧10家最大的医药公司在中药领域的科研支出就达5.4亿美元。2003年全球植物药及草药制剂市场为230亿美元,并以每年10-12%的速度成长。近两年美国FDA及欧盟相继修改了中草药审批制度,监管与审批政策的放宽使得中草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大好的发展契机意味着众多跨国公司对中药资源的争夺战来开帷幕,并且这种争夺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且,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其丰富的天然资源和悠久的研究历史越发受国际大制药企业的关注,正在成为跨国公司中药资源争夺战的主战场——
葛兰素史克作为最早投资中药研发领域的国际制药公司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对近万种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和开发;
法国施维雅公司于2001年10月26日在北京成立了“施维雅北京中药新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中药新产品的研发;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已对3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和有效成分的研究。
2003年10月30日,占日本“汉方”药70%市场的日本津村药业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兴建的工厂竣工投产,在该合资企业中,津村药业占63%以上的绝大股,这是中国第一家外资占绝对控股地位的中外合资中药企业。这标志着津村新的中国战略开始实施,即把生产和销售的重点放在中国。以津村药业为代表,越来越多的日本中药公司将视野转向海外尤其是中国市场。与中国相比,日本汉方药在产品剂型、包装和质量控制以及中药西制方面均优于中国的中成药,因此汉方药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中国中成药的最大竞争对手,而且在参与中国国内的市场竞争方面也拥有很大优势。
2005年4月初,诺华宣布将在中国设立其第八大全球研发中心,该中心将以中草药作为主要研发项目。来自瑞士诺华总部的专家3月考察了上海张江和北京中关村两地,5月这些专家将再次来到中国,并最终敲定研发中心的选址。这是诺华公司在全球的第八大研发中心。此前,诺华斥资450万美元牵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中草药天然活性物质”项目,已于2002年11月宣布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500个新化合物进入专利申请程序;2004年11月诺华再次投资350万美元,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从传统中药中分离天然化合物。
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和悠久的应用历史,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有大约13000种中药材资源与近万种中药方剂,但在目前的全球中药市场营业额中,中国仅占约3-5%(日本占到80%,韩国占10%,),即使加上边贸及以食品名义出口的中药,占有率也不过7%。这些数字无法不令人忧虑。
稿件来源:上海情报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