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谁让“外来妹”未婚先孕?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谁让“外来妹”未婚先孕?

在上海科学院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最近一次对本市未婚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中,有将近半数的女性未婚流动人口坦言自己怀过孕,其中九成的结局是流产,只有6人生下了孩子。该课题科研人员在上海市流动人口三大聚集地之一的长宁区,对一千多名年龄在15-24岁的流动人员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

这个结果很让人吃惊,有近半数的未性未婚人口(47.4%)未婚先孕,是多大的比例呀!

打工妹一族,是城市建设中相对特殊的一个群体。她们大多来自相对偏远的地区,与大城市的市民相比,她们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文化背景是亚文化的,价值观也处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不断地变幻着。一方面,她们以前接受的相对保守、闭塞的传统教育,让她们对性持神秘及消极态度;另一方面,大城市里日益强劲的西方文化渗透、颠覆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在飞快而眩目的价值取舍中,她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误以为婚前性行为是“现代化”标志之一。

与大城市“土著”相比,打工妹们沉重又“轻松”。沉重的是漂泊异乡、无依无靠,一切从零开始。她们是异乡人,既没有家乡父老唠嗑,也不能参加市民们的社区生活,市民们通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也很少参加。她们又是“轻松”的。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无所谓惧。由于外在社会活动空间的逼仄,社会资源的匮乏,她们渴望人间的温情,却又不能多元化地得到满足。于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性”成为她们“取暖”的一个相当重要手段。

如果有47.4%未婚先孕,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可想而知。更令人担忧的是,该人群“未婚先孕”和“未婚人流”的发生率较高。在调查中,除了有将近一半(47.4%)女性对象坦言自己曾经怀过孕,而怀孕的主要原因就是未采取避孕措施,另外还有四成的怀孕者选择去私人诊所或自己吃药物流产。由此可以看到,该人群不仅使面临严重的生殖健康问题的威胁,而且,未婚流动人口的性和生殖健康教育亟需引起全社会进一步的重视。

集思广议论,方能将关爱尽可能地落到实处。专家建议有关单位开展以工作单位为基础、以同伴教育为主的健康教育和服务,关爱她们的性和生殖健康。我以为,单单的个体、个群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打工妹们面对生殖健康危机的需要,因为这个概念上的群体,实际是分散的,而且很多人脱离组织机构而存在,人员流动也很快。所以,还应该有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公共救助参与到其中来,进行动态化、覆盖更广的照顾。

面对打工妹文化背景差异太大,性教育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前不久,全国首家成立的深圳市“青少年性问题救助干预中心”,很值得借鉴和推广。该中心不仅提供各种青春期生理、心理、生殖及性健康的咨询、指导和服务;还提供避孕指导和服务;为16岁以下的青少年及贫困的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这正是社会组织发挥公济力的好样板。在一些大城市打工群集中的区城,面对大量打工妹未婚先孕的格局,如果该组织形态进一步升级,能纳入更多的打工妹为照顾对象,那么,何尝不是解决近半数打工妹未婚先孕的很好补充?

青年报

200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