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在哪里
为期两天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结束了。两天的采访,记者听到代表们议论最多的是新型合作医疗到底新在哪里。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说,只有充分领会和准确把握其中的新思考、新特点、新意义,才可能把这项为民、利民、便民的好事办好。
新思考
与会代表提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由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新型合作医疗会面临筹资困难;相当一部分农民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和传统观念影响,健康风险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及互助共济观念比较淡薄;历史上合作医疗三起三落,使很多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持观望态度;新型合作医疗作为一种体制创新,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加之农村基层管理水平不高,势必会影响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行。这些困难决定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稳妥运行,就必须具备“六个考虑”,即考虑合作医疗的自主性与互助性,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考虑农村经济基础和农民承受能力,强调政府的资金扶持和引导;考虑统筹资金的有限性和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强调主要“保大病”,适当“保小病”的方针;考虑统筹资金抗风险和监管的需要,强调以县为统筹单位以提高互助共济能力;考虑合作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强调起步阶段政府的组织、引导和监管;考虑贫困人口的特殊情况,强调要与医疗救助和扶贫开发相结合。
新特点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能再像以往的合作医疗那样三起三落,它不能失败,否则政府就会失信于民。”一位代表激动地对记者说。
这位代表之所以这样激动,是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这使他坚定地认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一定能建立起来,农民健康将因此而有长久的保障。归纳起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 新”在六个方面。
一、加大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过去,政府对合作医疗的支持主要是宣传、组织和发动。新型合作医疗则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中西部参合农民各按年人均10元补助,进一步完善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事实证明,这项政策确实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新疆决定开展试点工作后,很快就有60多个县报名参加。
二、突出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往的合作医疗之所以没有成功,多是因为统筹的规模小,筹资水平低,大多把保障的重点放在门诊或小病上,保障程度不高,无法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重点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民因为患大病而致贫、返贫的问题上,对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进行补助,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三、提高了统筹层次。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要求以县为单位统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从乡统筹起步,逐步向县统筹过渡,增强了抗风险和监管能力。
四、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赋予农民知情监管的权利,提高了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
五、由政府负责和指导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克服了以往管理松散、粗放的不足。
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扶贫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照顾到了贫困人口的特殊情况。 新意义
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的历史意义,财政部一位出席会议的官员说,这项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农民看得上病,从更深层次上说,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着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采取的重大举措。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
山西卫生厅厅长李俊峰说,近年来,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在逐年提高,可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依然很令人担忧。这种城乡二元化的现实,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相去甚远。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是关键。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桥梁,是非常英明正确的决策。
200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