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转基因食品吃还是不吃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转基因食品吃还是不吃

2003.08.29

今年上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雀巢事件第一次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提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恍然大悟——转基因食品已经来了!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恐怕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检验证明,雀巢公司的6种产品含有不明基因。不仅如此,据称,在品客洋葱口味薯片、日清鸡味方便面、麦当劳汉堡、肯德基薯条甚至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及七喜汽水中,都检测到了转基因成分。

雀巢事件是由绿色和平组织的一份报告引发的。

中国(香港)绿色和平组织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环保组织,其活动经费完全来自于私人捐助。根据该组织提供的一份检测报告,全球最大的食品商之一的雀巢公司,在其生产的6种食品中均被检测出含有不明基因,其中甚至包括一种婴儿食品。这6种产品是:雀巢甘脆朱古力、百福豆浆、百福高钙豆浆、百福豆腐花、凤仙雪条和雀巢婴儿纯米粉(苹果味)。

曾对欧美市场的用户承诺过不使用转基因原料的雀巢公司,一度被消费者愤怒地指责为将中国及亚洲儿童当作其转基因食品的“实验用小白鼠”,并被认为不公正地执行了双重生产标准。

还不仅只是雀巢公司一家。

该组织对近80个世界著名食品公司的238种产品发出了调查表,要求他们明确表态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根据调查问卷的返回情况,绿色和平组织随之将调查结果印制成了一份小册子免费分发,小册子就取名为《如何避免转基因食物》。对那些不肯做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承诺的食品商,小册子用红色标签来显示,警示消费者这些产品很有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这个小册子就是被公众通称的“红色警报”。

被列入“红色警报”的共有112种产品,几乎都是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品牌,例如雀巢、乐天雪糕、旺旺薯片、品客薯片、美极鲜酱油、顶好调味品、朝日啤酒、麦斯威尔咖啡和新奇士橙汁等。

这本小册子在香港免费发放了10万册。

虽说在欧洲的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生产商明确表示,他们能够保证,在亚洲生产的产品不使用转基因原料。相比之下,雀巢公司的态度则不那么干脆了,他们先是承诺将逐步减少转基因原料的使用,随后又出尔反尔,发表声明说,“雀巢认可基因技术在长远方面对改善食物的质量、可得性以及营养价值上的潜力。雀巢支持在良好的科研基础上负责任地把基因技术应用在食品生产上。”也就是说,雀巢认为,即使自己在产品中使用了转基因原料,也绝对符合中国的标准,因此产品应该是安全的。

转基因作物的好处不言而喻,它的未来市场也不可估量。正因为此,各国才争相投入大量财力,加紧对转基因的研究,试图在这个巨大的未来市场上捷足先登。

科学家预言,本世纪将是转基因的世纪。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首先,在传统作物中植入快速生长基因后,农作物的特性得到了改善,不仅可缩短生长期而且还增加作物产量,使土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也使人类从此告别缺粮的历史。

其次,通过基因改变,使传统作物具备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可大大减少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

第三,植入不同的基因片段,可使食品的外观、味道、口感甚至营养成分完全改变,将使人类的食物进入一个随心所欲的新时期。

第四,农作物将彻底告别靠天种植的历史。通过改善基因,人类能让作物具有耐寒、耐热、耐干旱或耐涝的不同特性,从而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第五,假如将一种有治疗作用的基因植入某种食品,也许,若干年之后,人们只需吃食物就能预防或治疗疾病了,而且不必担心这种食物对人体有副作用,因为产生副作用的因素已经被完全剔除了。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安全,科学界曾有过两个著名实验。不过,这两个实验一经公布便遭到了否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也因此陷入了一个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怪圈。

目前,科学家提出的“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重要实验有两个。

1998年秋,英国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的一位叫阿帕德·普兹泰的生物科学家在应邀出席的电视节目中宣布了他的一个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用含有转基因的土豆饲养的大老鼠,他发现,实验鼠的内脏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也被破坏。

这个结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震动。

但随后不久,专门负责对该实验进行审查的英国皇家学会却宣布,这项实验存在6条明显缺陷:无法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土豆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参与实验的大老鼠未做蛋白质补充;由于饲喂的食物不是大老鼠的标准食物,因此缺乏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这一实验基本被否定。

2002年,英国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再次宣布,转基因食品中的DNA片段能进入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体内,这似乎证明,肠道的菌群会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为此,英国食品标准协会委托哈里·吉尔伯特等学者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第一个人体实验。他们给12名健康的志愿者和7名切除过部分结肠的志愿者吃了含有转基因大豆的汉堡包和牛奶冰激凌。

实验结果是,健康者的粪便中没有发现转基因大豆的转基因,但在那些做过结肠切除术的受试者粪便中,确实发现了3.7%的转基因大豆残留基因。这一结果表明:确实有极少量的细菌摄入了大豆转基因。

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研究人员忽略了这个数据。他们认为,这个实验并不能证明,这种转基因的转移对人体存在副作用。

除此之外,德国耶拿大学、慕尼黑技术大学、不伦瑞克大学和联邦肉类研究所也共同进行过一项名为“通过食物链的基因转移”研究。研究人员用转基因玉米制成颗粒饲料喂养实验动物,结果发现,这些动物的肌肉和器官里都存在玉米的遗传DNA片断。

出于对各自研究结果的自信,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考证已陷入了一个怪圈:既没有人能证明它安全,也没有人能证明它不安全。

转基因作物是否存在潜在危害,科学家目前还不能提供出确凿证据,但是他们的担心也决不是杞人忧天。在试图改变生物链结构方面,人类没有任何经验,因此,无论多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近百年来,传统杂交技术是人类生产高产优质粮食、蔬菜、水果及肉禽蛋的主要方法。尽管杂交也是一种简单的基因置换,但它们却仅限于在近亲物种间进行,因而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和传统杂交不同,转基因技术用来改造食品的基因,通常来源于完全无关的物种,很多还是人类绝少食用的物种,例如蝎子、蛾、细菌、病毒和老鼠等。常见的做法是,将蝎子的基因植入玉米,使玉米产生毒素来抵御虫害;或者将人的基因植入鱼类,使鱼能提供更接近人类的蛋白质。

这些作物遗传性状的改变,极有可能会影响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使得蛋白质的成分浓度发生变化或生成新的代谢物,最终可能会在人体内产生有毒物质或新的过敏源,引发致命疾病。甚至有科学家怀疑,这些转基因会漂移到人体内部,造成无法想象的恶果。

此外,转基因作物对大自然的影响目前也不得而知。已有教训表明,任何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都有可能会在当地引发一场生态浩劫。例如,北美曾从德国引入一种黑樱桃树,之后便导致当地的原有稀有树种灭绝;非洲把尼罗河鲈鱼引进维多利亚湖后,也使原居鱼类的数量大幅减少。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过程只经历了不足10年的时间,然而,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需要20年、50年甚至是100年才能被发现。

转基因作物一旦进入自然生物链,其人造的特性和缺陷就会无休止地流传下去,永远无法被控制或被收回,这种对大自然的破坏是不可逆的。

在科学家不能给公众一个准确答复的时候,那么,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制就势在必行。因为,既然公众花钱买食品,他们就有权了解并自行决定他们所买的东西。

据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即使是在转基因食品大行其道的美国,大多数公众也强烈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实行标签制,以便把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自己。

在英国,“地方政府协会”也作出决定,在今后5年内,英国和威尔士所有的中小学、医院、养老院等单位,均不允许使用一切经过基因改变后生产的食品。

其实,转基因技术是在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被商业利益推动进入市场的。

据有关专家分析,转基因产品约占美国农业和食品出口的35%,出口价值约为120亿美元;如果再将用转基因产品喂养的牲畜也计算在内的话,其出口价值至少会翻一番。仅去年一年,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就超过了1500万吨。对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生产者来说,他们确实抱住了一只下金蛋的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