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医药产品结构调整
据《人民日报》(作者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存周):当今世界,超级跨国制药企业还在加速联合、兼并、重组。面对强势的竞争对手,我国应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加速医药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以下方面采取应对措施:由原料药大国跨向原料药强国。我国有60多种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应加大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速实现由原料药大国向原料药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首先要培育青霉素系列产品的国际竞争强势,围绕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产学研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力争实现青霉素生产技术跨越式发展;
二是提高抗生素三大母核的竞争力,突破技术工艺难点,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尽快彻底替代进口;
三是进一步提高阿莫西林、头孢唑啉钠等深加工品种的竞争能力。
开发新剂型、新品种、新辅料----
一是要发展控释、缓释、透皮吸收、靶向、脂质体新剂型;
二是对现有品种处方设计、工艺技术、药用辅料进行技术创新;
三是加强对缓控释制剂的定速、定位、定时释放技术,制备靶向释放系统的脂质体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高精尖端技术的科研开发工作,力争在制剂发展上有新的突破。
大力发展非处方药品种。发展普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状况,也有利于开发广阔的农村市场,所以应把握历史性机遇,加速开发非处方药品----
一是应在发展处方药的同时,以非处方药品为主,特别要把发展传统中药和西药结合的非处方系列产品列为重点;
二是新药与普药开发并举,应以普药开发为主,重点发展有利于消费者自我保健购药方便的非处方普药;
三是要把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深度开发基点,定位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网》
200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