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破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于明德
世界在前进,中药要发展,“与时俱进”是大势所趋,创新是必由之路。中药现代化的目标是“让中国人更满意,让外国人更接受”。中药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中药现代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近几年已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也愈来愈被有关部门所重视。它不仅涉及方法、标准、工程技术等问题,也有资源保护、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等。
我们必须用现代医药学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促进中药现代化并走向世界。因为我们最终目的是要把美元、欧元拿回来,不能因为中药材万分复杂、中成药多为复方制剂,交互作用就更复杂,而目前难以立即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做出明确理论阐明,因此就认为古方不能改动,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学习和接受国外关于天然药物的理论,创造条件对一部分中成药按天然药物的理论和标准进行改进。用可靠的科学数据来证明中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现代化要用数据说话,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本质及作用机制予以明确,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两大难题。
我们主张,用两个理论体系来适应两个市场的需求,即分别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开拓国内及国外亚裔地区和欧美市场。面对众多中医药理论探索和发展实践问题,应该允许大胆探索,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途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要创造环境和条件,鼓励实践。
质量标准的制定,市场的推广,临床试验有关的管理部门都应该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中药是中国人的财富,中药现代化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人,多开绿灯,多做促进工作,对富民强国有利,这也是“三个代表”的原则在中药现代化工作上的具体体现。
中药现代化是涉及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科研、生产、内外贸、风险投资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药行业专项规划已经发布,三部委又发布了中药科学技术政策指导研发方向。医药行业产业技术政策中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放在显著地位,其中对中药企业的GMP改造、中药生产关键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对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等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在结构调整方面,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促进众多的中药企业联合、兼并,按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建大公司、大集团。增强技术开发实力与市场控制力。积极促进中药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推荐优先上市,让新机制促进传统产业发展。
为了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和支持建立规范化的种(养)植基地,为种苗繁育、技术推广、病害防治、科学加工利用做出示范。今年,还要选定十个示范基地,作为全国的样板给予重点扶持。遵照国务院的决定,实行严格的专营许可证制度,限制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中药材乱采滥挖,并对濒危的野生资源予以保护。
国家经贸委认真研究了当前中药发展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初步确定以下五方面为工作重点:积极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继续推进配方颗粒的标准化及规模化生产;利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对传统名优中成药进行再开发;重点新产品的产业化(一类、二类新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濒危及稀缺中药材(高山雪莲、冬虫夏草等)。
特别重要的是第一条,为了实现中药质量稳定与可控,必须建立客观可量化检验标准,对中药材种植推行质量管理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认为,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当前推进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要逐个品种探索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条件成熟后要大力推行。也就是说中成药制剂生产可以从市场购得中药中间体来加工完成。这里说的中间体可以是单味的,有的也可以是复方的,像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一样,大力发展中药中间体生产,促进中药提取物商品化。
经济日报
20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