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华网昆明7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 刘远达 杨跃萍)
我国对天然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然而,我们有许多天然药物资源已经或正在灭绝,如何做到永续利用已经是一个现实问题。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省采取规范化、规模化种植药用植物的办法,使“中药宝库”取之不竭。
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是中国贡献给人类的伟大财富。在当代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64个国家已相继成立了2000多家中医研究机构。有关国际组织估计,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将年均增长7%,2010年将达到6800亿美元至7200亿美元。国际植物药增长势头更为迅猛,大约在现在每年销售300亿美元的基础上,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10年后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作为中药的故乡,我国中药生产高速增长,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却逐年下降。我国中药总产值由1984年不足20亿元增加到2000年485亿元,增长24倍;1995年我国出口中药占国际市场5%,1999年却下降到占3%。辉瑞、拜尔、诺华等世界制药500强企业,都积极进入天然中药和天然药物市场,纷纷来华设立分支机构。香港一家报纸认为:“医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而中药产业则是朝阳中的朝阳”。
中药和天然药物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天然药物资源,否则就是画饼充饥。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天然药物资源丰富,据中药资源普查,全国有中药资源12772种。但是,所谓资源仅仅是指物种资源,即每一种中药材不论数量多寡都算一种资源。实际上许多中药材资源量小而且分散,经受不了现代制药工业开发对资源的消耗。往往几个县、几个地区自然界生长几十年的野生资源,在现代制药工业里几年甚至几个月就消耗殆尽。过去,人们长期沉醉在“资源丰富”的幻想里,依托野生资源盲目上马开发天然药物,过度采挖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枯竭,不少药用植物资源濒于灭绝。科学家研究表明,一种植物灭绝破坏了生物链,会带来30种以上生物灭绝,给自然生态带来灾难性后果。我国西北对中药材甘草的过度采挖,不仅使甘草资源枯竭,而且加速了当地荒漠化速度。实践证明,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分布分散、资源量小的野生资源是天然药物产业化、规模化开发的严重制约因素,而且会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错误的资源开发方式带给人们不堪回首的后果,人们认识到所谓“资源丰富”并不是取之不竭。云南省有药用植物6559种,是名副其实的“中药宝库”、“药材之乡”。但由于长期轻培育、重开发,许多天然药物资源已到濒危状态。要使天然药物开发产业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使天然药物资源处于不竭之地,于是开始以各种方式建立药用植物生产基地。紫杉醇是当代世界上最热点的新抗癌药物,对其他药物难治性卵巢癌及转移性乳腺癌临床上疗效显著。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生产1公斤紫杉醇过去要消耗13.6吨红豆杉树皮;随着工艺改进,生产1公斤紫杉醇仍要消耗6.81吨红豆杉树皮。估计我国有红豆杉植物500多万株,云南有350多万株。云南一家企业建设了一条年产50公斤紫杉醇生产线,生产的紫杉醇获得美国FDA认证。但是生产不久就使红豆杉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不得不停产,从头开始红豆杉种植。丽江玉龙第三国林业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中心苗圃投资360万元,建立了12亩红豆杉苗圃,已经培育红豆杉苗250万株。丽江地区得到云南省林业厅支持,计划种植红豆杉5万亩。中心苗圃在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的支持下,种植了100亩密植红豆杉示范基地,几年后即可剪取枝叶生产紫杉醇。在示范取得经验后,这种办法将大面积推广,建立紫杉醇生产稳定的原料基地。
云南省“十五”期间计划发展的三七系列、白药系列、灯盏花系列等天然药物产业,目前都已经开始发展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全省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86万公顷。
药用植物种植的最大课题是防止滥用农药,国家制定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中药材种植实现无公害。但对于农民来说,不仅要说给他们听,更重要的是要做给他们看。玉溪万方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年产7000多吨天然药物原料药,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厂。公司计划大力发展灯盏花素生产,他们今年严格按照无公害种植要求种植灯盏花150亩,摸索技术,给农民作出无公害种植示范。公司计划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2003年种植1000亩,到2005年达到3000亩,全部做到无公害种植。云南省中药现代化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启动20多个项目,文山三七、昭通天麻、丽江薯蓣、西双版纳南药、楚雄民族药五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
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要实现天然药物开发产业化,必须大规模开展药用植物无公害种植。但不少人认为,人工种植药材药用效果不如野生药材,因此不愿使用人工培育的药材。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缺乏科学根据。许多全国著名药物学家认为,规范种植的药材,其有效的药用成分比野生资源高。文山州按GAP种植的三七,经过严格的科学化验,所含三七皂甙等有效成分比野生三七高得多。永胜映华集团公司人工种植的薯蓣,不仅产量提高近1倍,而且所含薯蓣皂素提高1倍多。我国常用药材也多是人工栽培,有的栽培历史已经上千年。正确的消费认识是培养健康市场的重要条件,引导人们科学认识人工栽培中药材、消费人工栽培中药材,也是天然药物产业化开发必须解决的问题。(完)
200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