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企业资本运营——兼谈对中药企业的启示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论企业资本运营--- 兼谈对中药企业的启示

唐若维(沈阳药科大学 110015)

中国经过二十一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成就举世瞩目,但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仍是速度效益型,表现为高投入、低效率、高通涨、大波动的明显特征;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资本的产出率却相对较低,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以消耗大量的资源和投入大量资金来为代价,呈现所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当经济发展一定阶段,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方式逐渐显露其弊端,由于经济增长方式与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内在矛盾从而诱发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问题如实际增长明显回落、资源短缺明显加剧,失业率增加.现实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问题:怎样提高中国的资本产出率?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率?本文试图从企业角度出发,探索企业投资、融资、兼并、收购与重组等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以及在企业内部进行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有效结合,从而使企业得以进行高效率的资本运营。

1.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战略性意义

1.1哈罗德-多马模型说起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GNP增长率=资本产出率×资本投资率。由此公式分析我国的情况,从1978年到1994年,我国资本产出率平均为0.1409,且呈现大幅度波动;平均投资率为0.631,由此得出GNP平均为8.89%,对比日美等国不难发现,我国的资本产出率相当低,不到9%的平均增长率是靠远高于这些国家的投资率来维持的,由于这些年来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下降,分配向个人倾斜,0.631左右的投资率相当程度上是靠财政赤字和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来维持的,从而引发宏观经济中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尖锐矛盾,由此可见如何提高资本产出率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有实证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而又占据多数投资,是我国资本产出率低的根本原因.因此,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至为关键性环节.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基础的企业应思考如何在实施内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积极而又有效的进行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资本运营,利用现有存量资本,使资本得到有效增值,使现有资本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流向最能有效利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从而盘活现有资本存量,提高我国资本的产出率。

1.2.现阶段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重要现实意义

资本应区别于资金,其本质是追求利润增值最大化。资本运营就是将资产资本化,是以利润最大化和资产增值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其所有资产进行综合性有效运营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能使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和增值,使资本更有效率,并能不断实现资本扩张。从宏观上来讲,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经济已经积累了可观的物质基础,形成了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矛盾日益尖锐,适应产业升级要求而进行的大规模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资本运营已迫在眉睫.从微观上来讲,资本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企业要进行规模经营,确立竞争优势,没有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是无法想象的.而为此所作的一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规模扩张、广告、售后服务等等都需要高额的资本量,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以增加资本实力为前提.因此,就此意义而言,企业在实施内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资本运营,使资本在流动中实现保值和增值,对于现阶段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战略时机: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国有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逐年增加,为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和收购劣势企业,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倾斜;此外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证券市场等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的兴起和日趋成熟,为企业实施资本运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就为企业启动资本运营提供了战略性契机.

(2)获取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的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不断的发展以壮大自身实力, 企业扩大规模和实力有两种方式:通过自我积累,实现滚动式发展;通过收购兼并实现低成本扩张.然而单纯依靠企业的内部管理型战略通过自我积累的渐进式发展已不足以使企业保持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低成本扩张,从而实现迅速、高效发展,以巩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适时适当的采用资本运营等低成本扩张的方式是企业发展和扩张的最佳模式

(3).解决现时企业资金短缺和三角债等问题的需要

目前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长期实行负债经营,企业间长期拖欠三角债等问题已成为困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难点问题.企业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从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负债率;通过债权转股权等方式有效解决企业间相互拖欠债务的问题,从而有效防止资本的闲置和凝固,盘活存量资本.

(4)发展大企业集团的需要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是经济技术实力强大的国家和企业,积极培育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营造在市场经济海洋中叱诧风云的"航空母舰",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企业间的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加速了资本的集中、积聚、增值和资产规模的扩张,促进了一批巨型企业、超巨型企业、跨国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提高了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兼并破产机制使一些不善经营、资不抵债的企业资本得以有效盘活,推动了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使得资本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2.我国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现状与误区

2.1我国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现状

由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影响,从宏观上讲我国的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微观上讲,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仍主要是依靠自身生产经营即内部管理型战略来实现的,大多数企业家对于资本运营还是相当陌生的,远没有充分认识到它对快速扩张企业价值的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未曾被置于市场环境中,外部资源的吸纳和重组依靠政府行政划拨,"关停并转"依靠行政命令,企业只强调内部管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才发现,企业缺乏竞争能力和可以赖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核心能力.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应特别强调企业利用资本运营的方式实施外部交易性战略发展核心能力,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现在多数企业已认识到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重要性,一部分企业在巩固内部经营的同时已率先实施资本运营,企业实现了快速扩张从而获取竞争优势赢得了市场主动权.三九集团进行的资本运营即是成功的典范之一:三九集团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仅靠500万贷款通过发展、积累、兼并、收购,把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商品,迅速发展壮大,在组建集团后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及时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在继续加强内部生产要素整合提高企业效益的基础上,吸纳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实现了集团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增强了企业实力,开辟了一条吸纳、盘活和优化社会存量资本壮大自己,建立了通过资本运营促进集团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此外,目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普遍表现为资本金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高,这已成为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75%,扣除挂帐资产和坏帐损失,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已达83.3%,即国有资本金的比重不到17%。如何解决国企的过度负债问题已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国有企业应改变以往单纯依靠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而应该采取证券融资的直接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启动民间资本,吸纳大量闲散资金直接投入企业中,从而增加企业自有资本金,减少筹资成本,减轻企业的过度负债.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改变以往贷款无门时,才转向证券市场筹资的思路,而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采取证券融资和其他方式融资并重的多渠道融资方式自主选择贷款和发行证券融资,利用证券市场应成为企业的自觉经济行为.

2.2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误区

2.2.1缺乏战略的多角化经营

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一些与自己产品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多样化经营,将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以及发展过程中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出现问题和发生亏损时可以通过另外产品的经营和盈利中得到补偿.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多角化经营都有好处,如果多角化过分被渲染,其结果只能是个陷阱.企业的活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应在在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资本运营中逐渐培育起自己的核心能力,没有植根于核心能力的投资就变成了一种走入误区的资本扩张.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有核心能力缺乏内在联系,又不能在外部交易性战略中培育起新的核心能力,最终结果是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这种缺乏战略思想的盲目资本扩张而引起的企业迅速膨胀将最终导致企业象气球一样走上破裂之路.因此,单存追求投资领域的多角化经营是当今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最大误区.

2.2.2 粗放经营基础上的资本运营

高效率的资本运营应立足于企业内部长期以来实行内涵式生产经营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整体综合技术水平,利用有限资源创造高效产出,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