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保持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保持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欧新黔在医药待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0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国医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政策措施,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医药发展,行业主要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医药经济发展保持了旺盛的活力,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总的看,今年世界经济形势相当严峻,对我国经济影响可能超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医药行业同其它行业一样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医药工业增长和企业效益提高的因素明显增多。首先,世界经济持续走低,扩大出口难度加大。其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开拓农村市场难有大的突破。第三,药品降价范围扩大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大力推行,企业经济效益增长难度加大。第四,重复建设有所抬头,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加剧结构不合理。

在充分认识今年医药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一是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培育和扩大内需的措施,特别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医药市场的进一步增长;二是人口的净增长和人口的老龄化将对医药市场产生新的需求;三是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合法企业的权益将得到保护;四是加大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加企业兼并破产、核销银行呆坏账的规模,全面落实企业出"免、抵、退"政策。

根据医药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全国经贸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2002年医药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经贸工作会议精神,按"三个代表"要求,以企业工作为中心,坚持"三改一加强",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重组、改制和兼并破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为医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民经济增长7%左右的目标,2002年医药行业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增长10%,商业销售利润增长10%;医药产品出口增长10%。

2002年医药行业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医药行业要努力发展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使这些企业集团成为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管理能力强、规模经济效益好,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国家队"。围绕提高大型企业国际竞争力,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要推进授权经营和重组上市。通过将政府行使的国有资产出资人的部分权力授给集团公司行使,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与集团公司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三要进一步规范集团公司与其控股的境外上市公司的关系。实现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在资产、财务、人员和机构上"四分开"。四要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意愿,不能搞"拉郎配"。

(二)积极稳妥地开展淘汰落后小企业工作

淘汰落后小企业工作是调整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医药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巩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成果具有明显作用,意义重大,要下决心长期抓下去。

淘汰落后小企业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对医药行业来讲是一项新工作。关键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宣传政策、传播信息、解剖典型,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大政方针和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才能抓出实效。今年乘企业改革重组东风,借GMP、GSP认证的机会,积极推动,从严把关,把确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清理出局,争取在上年基础上再减少10%左右的落后企业。二是严格认真抓落实,只要敢于动真格的,一级抓一级,层层严格要求,督促检查,工作就能落实。对落后的小企业,不"输血"政策,要扶优扶强,把有限资金投向优势企业。三是工作要细致具体化。大的原则和方向确定之后,必须人手具体环节,提出可以操作的措施和办法。

(三)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

要认真学习掌握WTO规则,正确分析医药行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医药企业自身特点,抓紧细化应对措施。

加入世贸组织,对制药工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知识产权,专利药不能再无偿仿制,对新产品开发压力较大。因此,我国新产品研制必须由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逐步过渡,要重视非专利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要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要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建立技术开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站在世界新技术开发的前沿,缩短我国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推动企业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探索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途径和形式,选择一部分医药上市公司进行科技人员年薪制、持股分红、股票期权试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约束机制。要努力实现医药行业"十五"规划的目标:有10种创新药物实现产业化,其中部分完成国际注册,并进入国际市场,50种左右创新药物完成临床前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0-15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场,其中部分进入国际市场。2-3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关税降低后来自进口药品的挑战也要予以高度重视。如新头孢类、生物工程药物等高档药品将受到跨国公司冲击,而新诺明、阿莫西林等将受到印度的冲击。我们要围绕医药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产学研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力争实现头孢类、半合青类和维生素类药品生产技术跨越式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医药商业相对医药工业入世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国内医药商业领域前些年还一直处于国家政策的保护之下,不准许其它经济成份介入,因此医药商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淡薄,对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更是了解甚少。2003年对外开放医药分销领域,届时我国将逐步取消对外商合资、合作、独资经营医药零售业的一切禁令。国外医药商业巨头会迅速抢滩中国,国外医药商业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经营模式、经营手段、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对我们医药商业必将形成巨大冲击。

目前,我国从事药品批发企业17000家,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有10几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6家;零售企业12万家,最大连锁店年营业额只有5亿元;全国一半地区医药商业汇总性亏损。面对入世的冲击,医药商业企业、工业企业要联起手来,走规模发展、多元化经营的路子,要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实现产权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现代化,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将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点。

(四)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物流体系建设

加快现代物流建设,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认识。二是编制规划。三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国家经贸委选择了34家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其中医药企业是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与企业联系制度,沟通情况,加强交流,积极支持,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积极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

1.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提高对中药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积极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替代品的研究,支持和鼓励采用生物技术生产濒危及稀缺中药材、中成药原料和其他医药原料。

2.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制定和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规范,积极吸收和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保证中药材质量。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安排中药材种植和养殖,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3.建立科学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长期以来中药研究成果的优势,按照"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选择重点产品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药质量标准。

4.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业,促进重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投入,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中药制药工艺水平,努力实现中药生产技术的工程化;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发治疗慢性疑难疾病、老年性疾病、抗衰老、补益和养生保健药物;重视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积极开展中药汤剂改革,推进配方颗粒的产业化;鼓励中药提取物实行产地加工、集中加工,提高中药提取物的规模化、标准化,推动其商品化。

(六)继续做好甘草、麻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