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评论:“批发”克隆牛还有多远?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评论:“批发”克隆牛还有多远?

中新社济南一月二十四日电(韩先义):继中国第一头完全采用本土技术繁殖的克隆牛在山东省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夭折后,十九日十五时三十分该中心迎来的第二头克隆牛“科科”目前状况一切正常。

在耐心等待其它十头奶牛临产之际,负责此次克隆牛项目技术的山东省农科院马世援教授接受了采访,他认为,克隆牛从实验室到实现产业化发展,至少要在五至七年内连续上 三个台阶才能真正完成。

在此次克隆牛实验中承担了克隆胚胎移植工作的马世援认为,克隆牛要实现产业化第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克隆研究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的问题。这次在曹县做的克隆牛实验存在着一个缺陷:受胎率低于实用水平,流产率高于正常水平。百分之二十的受胎率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横向比较起来虽然偏高,但不能满足产业化的实用要求。而百分之五十二的流产率则远远高于正常繁育手段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的流产率。这就意味着既不能够大批量生产胚胎,也不能将其成本降低到最少化。

第二个台阶是“克隆胚胎技术的工程性改造”问题。实验室与实际大规模化工厂生产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一个胚胎工厂需要有固定的工艺流程,前后有衔接,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在数量上有严格的比例;最主要的是,大规模生产追求的是成本最低化和产值最大化。这一要求远远超出了现阶段克隆胚胎的技术水平。马教授估计,要上去这一台阶,最少也得需要一年时间。

第三个台阶是,克隆胚胎要赢得市场还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马教授认为,这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只要第一个和第二个台阶上去了,第三个台阶要迈上去就轻松了。因为克隆出的牛犊全都是高产的奶牛,其价格和成本又不是非常高,消费者何乐而不为呢?

对克隆技术产业化持乐观态度的马教授估计,从克隆技术现阶段的水平到最终实现产业化,需要五到七年时间。届时,中国的奶牛产业将有不可估量的变化。

摘自:《新浪网》

200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