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产权合作锁定生物经济
2005.07.31
近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论坛”上,一份《关于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几个问题的思考》的报告指出,近10年来,全球生物产业以每3年增加5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将达到3万亿美元的规模。泛珠三角区域的知识产权合作的战略重点应当锁定生物技术产业,即生物经济领域。
据悉,这份报告是由广东金融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成员吴国平、唐珺和朱玛组成“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研究课题组”,向论坛组委会提交的。
区域经济差距源于知识产权缺失
该课题组报告认为,按照当前世界产业利润链评估,工业产品利润只有10%产生在流通领域;加工领域亦只占10%;而大约80%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商标、专利许可上。知识产权的这种高回报率,在现代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唐珺分析道,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看,泛珠三角区域中低收入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劳动力和传统工业、服务业就业占大多数。而造成泛珠三角区域内各地经济社会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知识差距和知识产权的缺失。
为此,一方面,只有在该区域内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合作,才能彻底铲除导致泛珠三角区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平衡、不协调的根源。另一方面,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必然有助于实现该区域经济的超越式发展。
战略重点锁定生物技术产业
唐珺强调,要有效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还应进一步确定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战略重点。
据有关专家测算,在西方国家,生物技术相关产业(含医疗、农业、工业的某些部分)一般要占到GDP的20%到30%。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大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在21世纪,一场由生物技术推动和引导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必将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10倍于信息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产业革命都不可比拟的。
唐珺指出,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绝不能寄希望于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而是应当直接进入新兴产业领域,赶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前沿。
唐珺认为,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战略重点,应当锁定在生物技术产业,亦即生物经济领域,这样十分有利于推动整个泛珠三角区域跨越式发展,且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迪,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可行性。因此,泛珠三角区域若想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赢得竞争先机,尽快实现该区域整体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本世纪生物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全力抢占发展生物经济这一重要的战略高地。
经济合作需重点解决两大问题
如何解决区域经济的差距呢?唐珺表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需要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尽快实现该区域从不够发达到中等发达进而到比较发达,从中低收入到中等收人进而到较高收入;二是推进该区域整体社会转型,实现其从传统社会形态走向现代社会形态,完成经济转型,实现从传统农业经济到工业和服务经济进而到知识经济。我们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在多个世界并存、多种社会并存的条件下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可供我们选择的有效路径只能是在该区域内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合作。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