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浙江省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05.07.18
从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获悉,今年前4个月浙江省医药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态势不变、经济大环境偏紧的背景下,通过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苦练内功、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实现了较大幅度回升,尤其利润增幅摆脱去年4月份以来连续个位数增长的疲软态势,达到近期新高。
一、1—4月医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总量保持较快增长。1~4月浙江全省医药工业统计口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14.2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07.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20.9%和23.9%。其中增长较快的子行业有化学原料药工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工业、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中药工业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工业也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2.新产品产值快速上升。在去年新产品产值增长47.2%的基础上,1—4月该项指标继续有较大增长,同比增幅达30.3%。
3.利润增幅回升,但仍落后于总量增长水平。1~4月全省医药工业实现利润101455万元,同比增长17.7%,增幅回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占全省利润总额四成强的杭州市同比增长31.2%,拉动了全省的增长。
4.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增势略有趋缓。1~4月完成出口交货值34.4亿元,同比增长20.5%,与2002年出口增幅25.7%、2003年增幅29.4%相比,从去年9月份增幅减至19.7%以来,浙江省医药出口交货值增幅连续数月徘徊在20%左右不前,增势有所减缓。
5.产品产销率小幅波动,总体有待进一步提升。1~2月、1~3月、1~4月产品销售率分别为94.0%、94.7%和94.4%,与同期全省工业品产销率97%左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6.医药商业销售增加,但经营效益仍处于下滑通道。1—3月全省医药商业销售收入净额57.9亿元,同比增长14.5%,商业库存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6.6%,与去年普遍20%以上的月度库存增幅态势相比有所好转,但一季度全省医药商业利润总额仅4698万元,同比下降7.45%。
二、前四个月行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运行质量明显好转。从去年4月份开始,浙江省医药工业连续多年保持的利润增幅快于产值增幅的良好势头被打破,1~4月利润增幅从上年同比增长32.2%剧降至同比仅增长6.6%,5月份降至2.4%的近年最低值,此后医药工业利润增幅一直未超过7.1%的水平。但从今年3月份开始,医药工业利润增幅回升至16.5%,4月份继续维持17.7%的较高水平。更可喜的是据对行业利润构成分析,1~4月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工业利润增幅8.2%,而同期中西药制剂产品利润增幅达27.0%,一改近年来浙江省制药业原料药一枝独秀而制剂产品表现欠佳的局面。
2、骨干企业和大型外资企业发展迅速。据对行业统计口径的9家集团公司报表分析,今年1~4月完成工业总产值39.6亿元、利润4.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4.7%和40.9%,继续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同期,行业内大型外资发展势头更盛,默沙东制药、赛诺菲制药、泰尔茂医疗3家企业1~4月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6亿、4.2亿和1.7亿元,实现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5.1%、68.7%和17.4%,在行业内的排序进一步靠前。
3、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取得较好成绩。一是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康裕制药、海翔药业、浙江医药股份、仙琚制药、新和成股份等骨干原料药生产企业积极推行FDA、COS认证,逐渐在世界上打响了原料药产品的“浙江制造”品牌,为拉动浙江省医药出口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民生药业、青春宝药业、华东医药、康恩贝集团、胡庆余堂、济民制药、永宁制药等制剂生产企业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市场网络建设,成为推动浙江省药品制剂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艾康生物、九源基因、澳亚生物1~4月销售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8.6%、51.0%和83.4%,成为行业新的亮点。
4、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相继投产,为行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正药业岩头厂区美洛培南项目、民生医药集团绍兴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浙江医药股份袍江新厂区工程、华海药业川南厂区一期工程等一批大项目陆续投人试生产,成效渐现。这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标志着上述骨干企业全面启动了产业布局的区域性调整,为以后的跨越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5、医药商业整体形势未有根本好转,仍处于销售增加、毛利下降的不良态势。分析原因,一是应收帐款持续居高不下,一季度浙江省医药商业应收帐款净额43.2亿元,同比增加29.1%,增幅远高于14.5%的销售净额增幅,使得许多医药商业企业宁愿舍弃销售额的增长,而要确保货款到位,二是医院货款回笼期普遍延长,从过去一般的60天增加至目前的3、4个月,三是由于招标等原因,医院退货情况大量增加,使得中间成本大幅抬升,直接影响医药商业企业赢利能力。而从自身分析,由于多种原因,省医药商业“多、小、散、乱、低”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直接导致近年来全省医药商业相对低迷的困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趋势,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医药物流新型企业模式和流通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作型良性竞争的企业间关系,达到“降费增效”目标,是浙江省医药商业企业不出局的唯一出路。
三、当前浙江省医药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因素方面
总的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策环境将越来越有利于企业全面发展,但近期内,由于历史欠帐等原因,医药企业面临的政策因素是比较严峻的。
1、药品降价和抗生素“限售令”。继去年6月份我国实施了降幅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抗感染药限价令后,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对药品定价进一步作了严格规定,药品降价已是必然趋势。而从年7月1日起生效的抗生素“限售令”,规定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生素药物。药品降价趋势和“限售今”的实施对整个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由此造成的压力将在很长时间内留待制药企业去消化。
2、药品招标采购机制的影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自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来,尽管直至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但在未有新的解决办法出台之前,该机制不但不会取消,还将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推开。当前药品招标采购带来的中标药品回款长期占用资金,招标代理费等财务支出增加,以及药价水平不断下降等因素,最终都将转由医药企业承担。
3、出口退税率下调。200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率平均下降3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出口退税率调整较大的是化学药原料药,退税率从15%~17%降到13%。据专家测算,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而浙江省医药出口中化学原料药占了80%以上,此一政策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
(二)生产要素保障方面
1、工业用地指标紧缺。浙江省土地资源紧张,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影响明显,特别是原料药的生产,因区域布局、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发展用地、项目审批更为困难。有相当多企业由于原先处于老城区,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整体搬迁压力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搬迁用地不能落实,企业无所适从,由此也制约了行业固定资产投入。据统计资料,l-4月浙江省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0.12%,出现了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投资负增长现象。
2、电力和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涨幅居高不下。据统计,去年浙江省因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高进低出,造成的减利因素高达900亿元,今年1~3月工业原材料购进价格继续攀升7.6%,而同期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只上升3.4%,价格依旧倒挂。行业内以海正药业为例,因发酵产品的燃动成本占总成本的40~50%,由于这块成本和原材料等价格猛涨,今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导致该企业1~4月虽然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长,但同期利润却下降40%多。另据对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生产企业的了解,所需聚氯乙烯、聚丙烯、PPC等原料,2004年比2003年价格上涨50%左右,今年年初以来在去年基础上又涨了30%左右,而医疗机构全面实行招标采购机制,硬性规定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进价不能高于上年甚至前几年水平,涨价因素全部转由生产企业承担。据反映,当前一次性医疗器械行业80%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0%企业保本,仅10%企业尚有微利。
(三)产业内在因素方面
1、产业发展不平衡,同质化竞争严重。浙江省医药行业以化学药、中药占大头,两项合计占全行业近九成比重。药品行业又以原料药称强,制剂产品则并无优势可言,缓释控释制剂所占比例还很低,靶向定位制剂在浙江省则几乎是空白。医疗器械作为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仅占行业总量的5%多一点,是名副其实的“短腿”。另一方面,浙江省医药行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品种,产品雷同现象普遍,对一个时期内表现较好的产品,往往容易一哄而上,最终造成产品过剩,竞相压价销售,这种好产品短期内做烂现象举不胜举,若是出口产品,则很易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
2、环保、安全生产压力日增。浙江省作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省份,进入工业化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