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制药蒿甲醚长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2005.07.08
蒿甲醚中短期利润有保障
目前青蒿素类产品有复方蒿甲醚、青蒿琥酯片和双氢青蒿素片三种,其中青蒿素疗效相比略强,因此世卫组织采购复方蒿甲醚数量较大,2005年给诺华COARTEM(蒿甲醚+苯戊醇)下的订单达到6000万人份,该订单需要蒿甲醚原料药约为25吨。
由于1994年我国向诺华转让蒿甲醚专利时签订了20年的供货协议,规定诺华所需蒿甲醚原料药必须以市场价格优先向昆明制药采购,昆明制药成为诺华公司蒿甲醚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商。昆明制药现有蒿甲醚年产能5吨,另外公司新建的单班年产20吨蒿甲醚扩产项目大概于2005年三季度末投产。如果撇开蒿草供应的问题,理论上公司蒿甲醚年产能可以达到25-65吨,据实际情况,其最大产能可以达到40吨。
2004年,昆明制药蒿甲醚系列产品收入7647万元,占植物药收入的20%,占公司收入的11%,其中蒿甲醚原料药销售3000万元。公司非常重视蒿甲醚的生产,将其作为未来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已为此专门成立了青蒿小组。2005年诺华给昆明制药的蒿甲醚原料药订单约为12吨,由于青蒿素原料供应紧张,上半年公司大概完成了2吨的生产,下半年进入蒿草收获期,青蒿素原料供应会得到缓解,预计公司最终能完成10-11吨的生产,实现销售收入1.2-1.4亿元,较2004年3000万的蒿甲醚原料销售额有巨幅增长。另外,公司年内还可以完成6000万元的蒿甲醚制剂销售。
青蒿素原料加工成蒿甲醚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加上花生油作为溶剂,最后青蒿素与蒿甲醚的投入产出比例大致为1比1,在数量上基本没有损耗。昆明制药供应诺华的蒿甲醚原料药价格为每公斤1524美元,折合人民币12600元;公司青蒿素原料大部分依赖外购,每公斤采购价为5000-5500元,加上辅料成本以及其他固定费用,蒿甲醚毛利率大致为40%~45%,2005年蒿甲醚原料药可以贡献毛利5400-6300万元。
远期盈利存在不确定因素
目前国内几家公司的青蒿种植面积都在4万亩以上,可以供应给诺华的青蒿素原料大约在50-60吨之间。2005年6月起,诺华与肯尼亚东非生物(简称EAB)合作,双方将在非洲扩大青蒿的种植面积,种植面积将达1000多公顷。随着非洲青蒿种植大面积推广,未来诺华青蒿素原料可以在非洲本地提取,复方蒿甲醚也很可能做到自己生产,这将降低对昆明制药蒿甲醚原料药的需求,直接影响公司蒿甲醚的收益。
2005年7月3日,昆明制药第一大股东华立集团公告称,拟将持有的公司29.34%股权以23628万元(即每股约2.59元)与华立控股置换相关资产,华立控股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华立控股有生产双氢青蒿素片,是昆明制药青蒿素原料的供应商,这次转让很有可能预示着华立集团将进一步把青蒿素产业整合,最终利益的分配方式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他植物药及化学药收入增速缓慢
公司三七及天麻系列只是在2003年由于销售加强及合并金泰得公司报表取得快速增长外,2004年只录得个位数的增长,完成销售收入不到2.6亿元。公司2004年末应收账款2.5亿元,货款回收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公司2005年紧抓回款,开始注重销售质量,这势必影响年内销售收入的增长。虽然公司计划于2005年8月公司新推出血塞通软胶囊和天眩清注射液,但我们预计公司三七及天麻系列全年收入只能增长10%,达到2.8亿元。公司新收购的持股65%的昆明中药厂可以为股份公司增加2.1亿元的销售收入和800多万元净利润。公司化学药由于抗生素药品存在很大的降价压力,加上缺少新的抗生素品种,销售收入增长乏力,预计公司2005年化学药收入达1.5亿元,与上年持平。
由于昆明制药药品商业物流公司于2005年4月底正式运作,加上大药房等的商业收入,2005年医药商业收入会出现巨幅增长,但商业利润率偏低,对公司净利润贡献较小。
昆明制药昨日收盘价4.20元,涨0.96%。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