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疫苗市场放开,新供应链呼之欲出
2005.06.20
自今年6月1日起,对国内疫苗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
按照条例规定,药品批发企业经批准后可以经营疫苗,由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的二类疫苗市场将放开,经营二类疫苗的资格范围将扩大。这意味着过去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统天下”的疫苗市场经营格局行将被打破。
尤其是二类疫苗市场彻底开放的消息,对于苦苦追寻新利润源的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就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场二类疫苗市场争夺战箭在弦上。
批发企业急盼细则出台
据记者了解,4月底二类疫苗市场开放的消息一传出,就吸引了国内众多有实力的药品批发企业,他们纷纷表示希望介入疫苗流通领域。
深圳康泰生物公司一位市场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企业已明显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近期有很多批发企业和康泰生物联系,希望取得该公司疫苗产品的经销权,但由于目前具体规定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企业还是按照原来的渠道进行疫苗销售。
就在国内企业静观其变的同时,此前早有消息称国内疫苗生产大户葛兰素史克欲借此次市场渠道的变化调整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策略,占领这个率先开放的市场。为了不走漏风声,该公司对外言论相当谨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疫苗市场部徐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是简单地表示,对于新的法规他们正在研读学习中。
显然,争夺上游生产企业经销权已成为批发企业占领疫苗市场的第一步。
深圳一致药业总经理施金明表示,一致正在等具体的消息,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来,而且还要申请新的许可证才能从事这项业务。
广东另一家大型药品批发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针对该条例制定和颁布广东省的实施细则,对申请进入疫苗市场的企业进行审批。我们目前在等待该实施细则出台,同时开始进行相关的筹备。在实施细则出台后,我们会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申请进行疫苗批发业务的许可证。”
广东金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浩涛也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密切关注疫苗流通的新政策。以前疫苗属于垄断经营,一般的药品批发企业根本没有涉足过这一市场,所以还需要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他认为,批发企业想做的理由不外乎有两个,其一从产品结构而言,多做一项业务,会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这对提高流通企业的利润率有好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其良好的利润前景。由于此前一直是垄断经营,所以疫苗经营的利润肯定高过一般的药品,越早介入享受高利润的可能性越大。
但并不是所有的批发企业都能进入这个市场。由于疫苗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对于人员、运输、仓储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有分析人士指出,就经销企业来说,肯定是具备一定规模、条件较好、拥有专业人员和相应技术的药品批发企业才会进入,小的公司是不会进入的,这与疫苗在流通使用过程中对相关条件的要求较高有关,毕竟进入这一市场首先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对于新政策的实施,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显得积极。广东大参林医药公司业务总经理柯康保说,他们并不知道关于疫苗市场的变化,“市场不大,我们不怎么关心这一块业务。”
像药品一样打价格战?
批发企业对进入疫苗流通领域表露出如此之高的热情,说到底还是看中了其不错的利润前景。
据悉,目前我国疫苗市场分两大类,一类是计划免疫疫苗,由国家定点生产,统一财政拨款,集中招标采购。另一类是有价疫苗市场即二类疫苗。
我国计划免疫疫苗市场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策,由政府负担费用,国家财政拨款集中招标采购,主要由国内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供应,疫苗的利润平均每支仅1毛钱。这些企业为国家负担计划内疫苗的这部分,效益相对较低。
但第二类有价疫苗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利润相对比较高。以最常见的流感疫苗为例,出厂价一般是20多元一支,而成本只有几元钱。而在流通环节据说利润也不少,曾经有业内人士曝出内情:进口疫苗利润在30%~40%,国产疫苗则超过50%。2003年非典时期疫苗的火爆销售仍让很多人难忘。非典过后大众对预防胜于治疗这一观念的接受程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疫苗市场的扩大,有预测认为,今后疫苗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5%。
对于突然之间放开的市场也有种种不乐观的分析,这个市场会不会像药品那样一下子来个价格战呢?
深圳康泰一位市场人士分析,之前由于计划调拨,二类疫苗已形成了稳定的价格体系,一旦流通渠道改变可能会对价格体系产生影响,因为从上游市场而言,过剩的局面早已形成。以乙肝疫苗为例,目前国内已经趋于饱和。目前国内市场容量是5000万人/份,而深圳康泰开足马力生产的话就可以供应4800万人/份。
受此影响,疫苗出厂价有可能会下降,但零售价应该不会在短期内下降,因为新政策使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竞争开始加剧,这些企业除了向省疾控中心供货,还要向区、县、镇级防疫部门供货,甚至还供给一些中间环节。目前已有企业开始向全国更低一级市场布点、建立营销网络,由此带来的经营成本上升都是要加在疫苗价格上的。
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