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供求状况分析
高 歌
山茱萸,是"六、八味地黄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在"六味地黄丸"中的成分占16%,在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中的成分占14.83%,在知柏地黄丸中的成分占13.7%。另外在左归丸、右归丸中的成分占10.53%,在七味都气丸、参茸固本片、耳聋左慈丸、七制香附丸、三鞭参茸固本丸、固精补肾丸、人参补丸(胶囊) 、参茸蛤蚧保肾丸、参桂鹿茸丸、参鹿强身丸、杜仲补天素片、固本延龄丸(固本延龄丹) 鱼鳔丸 、清宫长春胶囊 、妇宁康片 、脾肾双补丸 、周公百岁酒(养血健身酒) 、大补元煎丸 、无比山药丸 、归肾丸 、前列舒丸 、阳春口服液 、百补酒、全鹿大补丸、锁阳固精丸、障眼明片等几十个中成药、保健品及其相应剂型中均占主要成分。
一、山茱萸供求的基本状况
1.目前山茱萸的社会需求量
六味地黄丸,是全国销售额排行前100名仅有的中成药品种。"六、八味"地黄产品除六味地黄丸外,还有以"六味地黄丸"汤头为基础的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等以及衍生而来的剂片、囊(软)、颗粒、口服液等剂型,俗称;"六、八味"。
"六、八味地黄产品"的市场容量 25个亿,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仲景"、"同仁堂"、"佛慈"、"汇仁、"九芝堂"、"世一堂"等领导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如果统一按200丸(浓缩丸)/瓶装、平均售价按6元/瓶折算:25亿的市场量应4亿瓶。山茱萸的年社会需求量约5000吨。其中仅"六、八味"的年消化量 4500吨左右(4亿瓶 * 200丸/瓶 * 3g/8丸 * 平均含量15% ≈ 4500吨),另外国内其他中成药品种用料、传统中药饮片消化、保健品原料消耗以及正常出口等占用约500吨以上,即需要量在5000吨以上。
2.目前山茱萸的市场供应量
众所周知:03年全国产量比常年减产30%,即总产量约3000吨左右:其中最大的产区河南减产幅度最大,比常年少40%,产量约1500吨左右;浙江比常年减产幅度为30%,产量约200吨;陕西的佛坪、洋县、丹凤基本维持常年的产量约1000吨;其他次产区基本维持正常年景约300吨。即03年度产新市场的可供量约3000吨。
02年结转陈货库存约1500吨:其中河南产区及禹州市场约300吨、安徽产区及亳州市场约250吨、河北安国市场约200吨、广东市场(清平和普宁)250吨、浙江产区及磐安市场250吨、陕西产区及其他几个市场共计约250吨。
3.市场供求平衡的临界点
当前,全国正常年成的产量与需求量基本平衡,其临界点应为5000吨/年。从上述情况看:当前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二、当前市场供求表现
从03年11月产新时算起到04年5月底,在已经过去的7个月中,社会已消耗了山茱萸相当大的库存,到本年11月初产新上市还有5个月时间,如果不考虑工业企业自身的周转性储备,缺口是显而易见的。但自03年产新到目前阶段,山茱萸的供应不仅没有出现紧缺,反而有超过需求的现象,并造成了价格疲软!原因何在呢?
1. "GMP认证"进程、中药饮片包装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包括山茱萸在内的中药材需求状况的影响
新颁布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按GMP的要求组织生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取了"分品种、分剂型、分步骤通过GMP"的政策, 1998年要求血液制剂通过GMP,2000年底大输液、粉针必须通过GMP,2002年底小剂量水针剂必须通过GMP,2003至2005所有剂型必须全部通过GMP。5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曾在记者招待会上介绍说:"到今年4月底,已经有2800家企业通过了认证,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有80%的份额,预计到7月1日,累计将有2000家所有的企业还达不到GMP,就要全部停止生产。我们规定,凡是去年已经备案的,6月30日以前申请GMP,还没有得到认证,认证工作还可以延续到今年年底,也就是到今年年底还会有1000家企业通过,预计全部GMP认证结束以后,累计有1000家的企业没有达到,停止生产"。
中成药生产厂家大部分都集中在03年下半年至04年上半年这个时期认证,尤其成为了以生产"六、八味地黄丸"为主的中小药厂的"大限"。为应付GMP认证浩大的工程量和资金投入,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遏止。到5月中旬,全国250多家生产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厂通过GMP的不过有50%。由此可见"GMP认证"进程对包括山茱萸需求在内的整个中药材市场需求状况构成了必然的阶段性影响。
2003年12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国食药监办[2003]358号"《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包装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按照有关药品包装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对2004年7月1日以后仍不符合中药饮片包装要求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这样,7月1日以前这段日期就成了消化原有中药饮片库存和适应新规则的适应期。这项政策的实施对本来人气就不很旺的中药材市场雪上加霜。
2. 对04年产新量和对02年陈货结转量不切合实际的过高预期、曾遭"铩羽"的余悸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过于"理性"的抛货
04年,是全国最大的产区河南的"大年"。初春,山茱萸花蕾特别繁密,再加上出现了历史所罕见的暖冬早春气象,尽管花期也出现了几次寒流侵袭,但基本上没有出现明显的雪雨天气,当地药农和山茱萸药商普遍据此认定"今年丰收在望"和"甲申年山茱萸丰产初定"。应该指出的是"大小年"的交替是相对而言,即大年产量未必一定就大,而小年产量也未必一定就小。02年,就全国而言确实是个丰收年成,02年实际结转到03年的陈货库存已经水落石出即1500吨,以这样"丰"的量远远无法弥补03年因减产而造成的"欠"。89年、99年两次"山茱萸大战后遗症"及03年春"非典后遗症",使曾遭"铩羽"的余悸在业界同仁心头仍挥之不去………。在市场低迷人气的笼罩下,持货者"非常理性"地把本来并不丰的货源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如广东一大户的新货陈货已倾泻待尽,陇西一大户已倾腹吐出。在他们的带动下,市场上零星持货者也跟风而蜂拥而出。
不能否定他们的"理性抛货"之举对平抑市场所做的贡献,但这种行为也同时掩盖了山茱萸等中药材库存原本捉襟见肘的窘局,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短暂假象,对整个中药材市场的正常流通和健康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3.下半年的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GMP进程和饮片包装新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带动药材市场的良性发展,GMP进程和饮片包装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阵痛是阶段性的。到7月底,随着更多药厂通过GMP认证和饮片包装"适应期"的结束,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中药材的需求量也必将随之反弹,中药材流通市场也将会一洗上半年的晦气而牛气上扬,包括山茱萸在内的众多中药材品种将会热销起来。
三、对04年产新形势的估量
据中国兴农网(http://www.cnan.gov.cn/cnan/)气象公告:黄淮西部地区、汉水流域出现了历史少少见暖冬、早春现象和倒春寒、扬尘等不利气象。1、2、3月份黄淮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雨雪少,加上同期气温偏高,土壤表层失墒快,一些地区旱情露头;仅 4月份降水就比常年少5-9成,气温偏高40C,并出现了1961年来同期气温最高值,尽管5月初下了几阵雨,但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下透墒,这对喜温湿条件的山茱萸生产非常不利。根据三大主产区最近的考察发现:
1.河南产区产量比去年有所上升,但仍赶不上正常年成。
初步估计会比去年略高20%左右,即达到1800吨至2000吨。
河南产区山茱萸树分布情况为:河川(村头路边处)占20%、半山坡地占30%、高山沟岔占50%。考察中发现:河川(村头路边处)坐果情况略好于去年,如西峡县太平镇所属大部分自然村的村头路边就好于去年,但也有个别土层较薄、不耐旱的河川因近期的干旱而将要减收,如西峡县军马河乡长探河村几十公里的河川就很差。半山坡地坐果情况跟去年基本持平,目前旱情已有所显现,且仍在继续,山茱萸在春夏之交最怕干旱;高山沟岔明显少于往年:往年阴坡儿果子较繁密、阳坡儿较稀少,今年则刚好相反,阳坡儿相对较繁密、阴坡儿较稀少,而阳面往往自然落果较多。
我们徒步登上了位于西峡县米坪乡行上村西沟组--宛西制药厂山茱萸GAP基地,登上了位于西峡县太平镇尚口村--宛西制药厂山茱萸GAP基地,登上了位于内乡县下关乡湍源七村--同仁堂的山茱萸GAP基地,每处都看到了上万棵的山茱萸树。我们与正在耕作的药农、宛西药厂的山茱萸技术指导员进行了交流。他们一致的看法是:从现在开始,即便不出现以外的天气,今年整个河南产区跟去年基本持平或略高于去年,但仍属严重歉收年成。这与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
2.浙江产区最多和上年持平。
开花时节,由于受雨雪、霜冻、扬尘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加上5月中旬冰雹的袭击,预计产量不超过200吨,最多和上年持平。
3.陕西猴年是小年。
由于陕西产区羊年为大年成,本年属小年,加上开花时节也同样遭受了提前开花和霜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预计产量比上年减少将近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