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茱萸购销形势的分析
呼啸
一、对本年度产新上市量和上年产量的认识
山茱萸是目前市场的热点品种。产新前,关注山茱萸的各路人马分别对山茱萸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本年度的产量进行了预测,毫无异议的结论是本年度严重歉收,但对豫、浙、陕三大产区和皖、晋、川、鄂等次产区究竟减产多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笔者也在其中,也曾先后深入到河南产区4次、陕西产区2次、浙江产区2次、安徽产区1次、山西产区1次,除深入地边村头、山梁沟岔的山茱萸林地实地察看外,还与产地广大药农和经营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特别在山茱萸产新上市之际,笔者拉网式地对上述地区来了个“走透透”,终于管窥到了“冰川”之全貌:全国减产幅度超过上年的50%,总产量约2500吨左右。其中最大的产区河南减产幅度最大,达60—70%,产量约1500吨左右;浙江减产幅度为40%,产量约150吨。陕西的佛坪、洋县、丹凤减产幅度为25%,产量约900吨,其他次产区基本维持正常年景约300吨。即本年度产新可供市场的量不超过3000吨。根据药农对今年减产幅度和产量的介绍,我们不难估算出去年全国山茱萸的生产量应约为5000吨。
二、对上年结转库存量的认识
毋庸置疑,上年是山茱萸的大年成,但由于上年提前到来的霜冻,使当年的丰产并未带来真正的过大“丰收”。上年结转陈货库存分布在产地药农、经销商、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中,大家公认产地农户手中存量很少,对市场不会形成任何影响;生产企业通常情况下的库存量一般不超过两个批次的正常投料用量,(除河南宛西药厂),而制药企业的库存已走上了不归路,即不会再倒流到市场和产地,也就是说生产企业到明年产新前会照样保持同等规模的库存再结转到次一年度,从市场流通和资金周转的角度看,这部分库存不会对整个市场供应形成任何冲击。持货主体是经销商,那么经销商所持陈货库存到底有多少?对2004年度市场的供应程度到底如何?笔者最近同样也对几个主要专业市场所和业界龙头经销商来了个“走透透”,经过摸底测算得到答案为这部分库存不超过1000吨,其中河南禹州市场约100吨、安徽亳州市场约200吨、河北安国市场约100吨、广东市场(清平和普宁)200吨、浙江磐安市场200吨、其他几个市场共计约200吨。
三、 全社会总供求形势的认识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以山茱萸为原料生产“六、八味地黄丸”的厂家不下100多个,特别是几个龙头制药企业更是以“六、八味地黄丸”为核心产品,如“仲景”、“同仁堂”、“汇仁”、“佛慈”、“九芝堂”、“世一堂”、“广药集团”、“四川光大”等,还有三株、雷氏、童涵春、雷允上等多家实力颇大的医药企业都在进军六味地黄市场。山茱萸在六味地黄丸中的成分占16%,在知柏地黄丸中的成分占13.7%。在金匮肾气丸中的成分占14.83%,在左归丸中的成分占10.53%,在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益明地黄丸、济阴地黄丸以及相应的汤剂中均占主要成分;据有关资料统计:“六、八味地黄丸”的社会年消售量约为两亿(按浓缩丸200g原药标准)瓶,据此我们不难计算出全国生产企业每年需消耗山茱萸在4000吨以上,加上每年出口约200吨,即年需求量不少于4200吨。如此看来,本年度产新上市量加上上年结转库存充其量超不过3500吨的可供量,即下个年度的供求缺口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看来,陈货库存加上新货远远无法满足下年度的社会正常需求。
四、对目前市场现状的认识
毋庸置疑,2002年是山茱萸的大年成,尽管由于秋冬时节提前到来的霜冻,使当年的丰产并未实现真正的 “大丰收”,但总体说2003年是货源较丰的一年。正是由于2002年结转过来的陈货库存仍在支撑着2003年产新之后的市场供应,所以在2003年新货上市之际,市场供应显得较为宽余,加之年终调整信贷资金和制药企业应付GMP认证的缘故,相当一部分生产用料企业无暇顾及原料的采购业务,使得新后不久的山茱萸产市场表面显得波澜不惊。刚产新时出现了较短时间的较强涨势和快速走动之后,市场迅速转入全面调整阶段,这个阶段大约维持了有20天左右,到12月25日,产地迅速转入了快速走动的新阶段。
从三大主产区看:河南省的伏牛山区是山茱萸的最大产区,当然也是业者追逐最激烈的区块,尤其是伏牛山南麓。从11月20日开始,河南宛西药厂在自建的6个基地挂牌收购,收购价分别为出口等级45元、一级40元、二级35元,到12月上旬完成了本年度的收购计划,据悉共收购了近400吨货,年后还可能会在厂部再组织100吨左右;随其后有南韩客商在河南西峡县大量吸收出口等级货(俗称扁皮),出价43-48元之间;佛慈公司100多吨的收购计划也委托其代理商在西峡县城开始组织;西北地区某一大户计划收购200多吨也在西峡铺开;12月中下旬,业内公认的南方一家最大经销商开始盘踞西峡县米坪镇大肆吸货,为其组织货源的“药贩子”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河南所有的产区和陕西的丹凤,据为其组织货源的“药贩子”们介绍,该商准备在米坪收货到04年1月14日(即农历羊年腊月23日),大有扫平河南之势。伏牛山北簏的嵩县车村镇,是河南山茱萸的重要集散地,12月28日,笔者现场看到大大小小的药材经营部一律都在收货,大户持货10多吨,小户持货也有1-2吨,并且都是随收购随外运;其他几个较小的集散地和车村的情况也基本相同。由于本年河南产区严重歉收,可供产货量本来就小,而各地的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又不约而同纷纷深入产地吸货,加之药农对价格后势期望较高,要完成收购计划有相当大的困难。
陕西汉中产区虽也略有歉收,但在三大产区中收成相对较好,所以在刚产新时节各路经销商纷纷涌入汉中地区,对新产的山茱萸席卷而去,新货流出也迅速接近了尾声,剩余的绝大部分新货也都实现了从农户到经销商的转移,近悉陕西省城固县城和佛坪县城近日内分别有几十吨的大货被外运出境,洋县的华阳镇是汉中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据当地药商反映:包括药农和商贩,该镇总共也不过有10来吨货,象今年这么早就透底的情况是多年来所少见的。
浙江产区是三大产区中最小的一块,加上2003年度同样遭到歉收,可供市场的量约150-200吨,仅北京某大老字号药厂对浙江产的山茱萸就有相当大固定需求量,而外地的经销商也因地区质量价差比的原因和对供应量的估计没有涉足浙江,浙江方面的经营商户又大肆从陕西等地补货进来,所以浙江产区显得相对比较平静。
总之,三大产区即将全面完成从农户到经销商(或厂家或市场)的转移进程。可以预见:随着陈货库存的进一步消化和生产企业新一轮备货的开始,山茱萸购销的主场地将很快从产地转移到传统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山茱萸,猴年开春后必将成为最耀眼的品种之一!
大众医药网
呼啸
20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