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他汀贬值中的智慧较量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他汀贬值中的智慧较量

2005.08.05

倪文昊

这些年来,特色原料药似乎已经成为了高额利润的代名词,然而作为特色原料药中最为重要的他汀类产品近期似乎正在令人遗憾地改变着这个特色。

健康网统计资料显示,在2004年之前一直位居他汀类原料药出口总量首位的洛伐他汀,出口价格已经由去年12月份230美元/公斤的均价一路跌到了今年7月份的157美元/公斤,这与2003年395美元/公斤的全年均价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辛伐他汀的价格同样也迅速滑落,由640美元/公斤下滑到535美元/公斤,国内销售价格则由原来的6000元/公斤下降到了4500元/公斤。此外,目前洛伐他汀国内售价只有1200元/公斤。

他汀类产品价格下挫并不是仅发生在个别产品中,2004年我国他汀类产品出口总额为9483万美元,较2003年下降了24%。2004年主要的四大他汀类原料药品种(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美伐他汀、普伐他汀)出口总量的增长也出现了停滞,288.5吨的出口量与2003年的279.8吨基本持平。然而,这与前几年爆炸似的增长对比相当明显,2001年我国4种他汀类原料药的生产总量还仅为18.1吨,2002年一举达到46.2吨,2003年猛增至279.8吨。出口总量亦从5.4吨增加到158.02吨。

去年8月份,普伐他汀欧洲专利的到期并没有像先前所预料的那样,在该区域市场放量增长,于是人们又将希望寄予今年专利到期的美国市场。然而,今年7月份,著名的仿制药生产企业泰华公司已经宣布采取行动,反对FDA作出的关于该公司仿制普伐他汀市场独占到期的决定,这又为该产品原料药在美国的市场是否能够如期开启平添了变数。

他汀类价格的持续走低,影响最大的当数浙江海正了。业内公认是海正开启了他汀类的市场,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目前海正对四大品种仍然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2002年和2003两年可谓是海正他汀产品出口的黄金时期,苦心经营多年后,这些品种终于成为了与抗肿瘤原料药并驾齐驱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正是因为看到了海正的成功,国内众多见长于发酵工艺的企业纷纷转产他汀,该大类产能迅速膨胀。由此所引发的价格竞争,加之外部的不利因素马上就让领先者海正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2004年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利润下降趋势,甚至导致了众多证券公司调低对该公司的预期估值。

2004年可以说是海正的一个历史低谷,目前他们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以扭转不利局面。海正公布的上市公司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公司洛伐他汀原料销量锐减,其中第一季度仅为去年同期的1/6,美伐他汀同样大幅萎缩。有业内人士将海正的这个行动称为饥饿疗法——他们已经下定决心宁可压低销量也不再向竞争对手供应洛伐他汀和美伐他汀两大前体,借以遏制其他企业在附加值相对较高的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上作出的恶意价格攻势。

现在看来,无论海正的这个策略成功与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