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系统生物学,尽快出手助阵环境医学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系统生物学,尽快出手助阵环境医学

2005.05.31

上海科技报(记者 骆红初):系统生物学,尽快出手助阵环境医学——

我国每年环境污染损失近5000亿元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带来环境化学污染物(ECPs)释放量剧增。据全国人大环资委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近5000亿元,约占国民总产值的四分之一,而对人群健康危害,难以用金钱衡量。

ECPs对健康的杀伤,通常以低剂量,长时间作用的累积效应为特点,表现为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可逆性损伤,若不及早干预,早期损伤会发展为疾病甚至死亡。

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专家何大澄教授认为,近两年中的SARS、苏丹红、矿难、超标排污、伪劣食品等,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仅显示了环境问题的迫切,也折射出社会各界不少人的认知误区。

环境与人类基因组交互作用致病

上海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上海肿瘤研究所高玉堂教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印木泉教授等认为,人类不少疾病的发展是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有害环境因素与人类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他们认为,许多慢病、肿瘤的发病率上升,来自一组复杂因素:环境条件、环境接触、年龄、营养状况、发育阶段、某些基因和先决因素等。过去研究往往只注意接触某一环境因素和某一基因突变。现在才认识到是基因间或基因与某些环境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而这一迟到的“觉悟”造成知识上的空白,使我们难以精确预测人类疾病的发生,许多关键问题迄今未能解决。

多学科交叉有望发现“新大陆”

复旦大学金力教授等认为,涉及环境危险因素与人类健康的学科——环境医学研究,相对于临床诊疗医学见效慢、难度大、技术手段要求高,既往的研究比较分散,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学信息学等大规模高通量技术和理论体系迅猛发展,形成系统生物学网络,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的热点。

目前,虽然我国已启动了环境化学污染物致机体损伤及其防御的基础研究(973)项目,上海市科委也启动了人类疾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系统生物学重大项目,但在环境医学领域,这些理论和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结合应用。

金教授等建言,该出手时就出手,中国科学家应及时抓住历史机遇,破围墙、多学科交叉融合,借鉴各种组学新成果,应用系统生物学理论和高新技术,深入进行ECPs对机体早期损伤及致病的环境医学研究,完全可望发现该领域中的“新大陆”,为预防控制与环境相关的慢病“杀手”,肿瘤“杀手”等危害,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上海科技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