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是根据中医理论,对经络、穴位施行不同形式的针灸术,从而起到防治肥胖的一种物理疗法。
单纯性肥胖症是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以痰湿闭阻、气血瘀滞为标。针灸疗法具有补益气血、化痰除湿、行气活血等作用,故对肥胖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一)针刺法
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用相关穴位,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情况,一般每次治疗可适当选用20个左右的穴位。由于肥胖者皮肉脂肪较厚,有些穴位要深刺2—3寸以上,以泻法为主,每次留针20~30分钟,15~30次为1个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
(二)电针法
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接电针治疗仪(或直接用电极板贴压腧穴及肥胖部位),用连续波(或疏密波)刺激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三)耳针法
按耳针疗法诊疗常规施行针刺、埋针或药丸按压.针刺宜强刺激(可加电针);药丸按压可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草决明、小绿豆、多种菜籽等贴压在耳穴上,胶布固定。每周更换1—2次,两耳交替。
(四)指压或器械按摩
一般直接在肥胖部位(如腹部、腰部、臀部、项背、上臂、下臂、大腿、小腿)选穴施术。腹部要求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以增强胃肠道的蠕动,通调腑气。每日1次。
(五)埋线法
按常规或辨证论治取穴,在严格消毒之后,用套管针将消毒的1~2em长的“0”号羊肠线垂直全部埋人穴内,外用胶布或创可贴保护针孔。埋线时间一般在半个月以上,每月1~2次。
(六)埋针法
按常规或辨证论治取穴,在经脉线上(一般逆经脉方向进针)将毫针沿皮下刺入1寸左右,用胶布固定针柄。埋针时间长短根据季节而定。
(七)皮肤针叩刺法
往按皮肤针操作常规,先行叩刺腰背部夹脊穴以及足太阳经背俞穴,然后再根据针刺法选穴或按肥胖部位局部取穴。中强度刺激,以叩刺部位皮肤微微渗血为佳。每日或2日1次。
(八)艾灸法
取大椎(第7颈椎下的凹陷中)、命门(第2腰椎下的凹陷中)、脾俞(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肾俞(第2腰椎下旁开1.5寸)、三焦俞(第1腰椎下旁开1.5寸)、阳池(手背腕横纹正中)、三阴交等穴。用于脾气不足和脾肾阳虚者,多行隔姜灸或隔附子灸。每日1次。
(九)三针棱法
三棱针点刺出血,适用于肥胖病伴发高血压、高脂血症者。伴发糖尿病者不宜使用。
(十)穴位注射法
按常规或辨证论治取穴,选用麝香、防己、川芎、红花等具有芳香走窜、除湿利水、行气活血、化瘀消肿等治疗作用的中药制剂,注入穴内,每穴1~2ml。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