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虚拟人Ⅰ号”即将完成切片,开始电脑合成
新华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被称为“中国虚拟人Ⅰ号”的项目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在今年3月完成对所捐献遗体的切片,开始由电脑合成虚拟的人体。
虚拟人是指在电脑里合成的三维人体详细结构。要采集这些数据,需先将志愿者人体切成薄片,每切一次片,都会利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对已切片的切面进行拍照、分析,之后将数据合成三维的立体人类生理结构。
“中国虚拟人Ⅰ号”由中国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等协作攻关。第一军医大学负责切片建模的钟世镇院士日前表示,“中国虚拟人Ⅰ号”完成后,科学家们将继续选取女性标本,合成“中国虚拟人Ⅱ号”,之后接着选取不同人群继续合成其他虚拟人,并且不排除进行人类虚拟器官的高精度合成。
钟院士说,由于用途不同,各行业对虚拟人要求也不同,所以需要各种模型标本来适应,甚至可以提供高精度切片的人体器官,为眼、耳、肝脏等医科提供专门虚拟器官。有了这种虚拟的人体,专家可以借电脑操控,以其代替真人做各种科学实验。例如人的骨头很硬,但是究竟能承受多重的外力,可以用虚拟人代替真人模仿撞击实验。
据介绍,目前正在第一军医大学切片的“中国虚拟人Ⅰ号”为男性,是专家精心选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高1.66米,28岁,汉族,祖籍湖南,体重58公斤,去年4月死亡,自愿捐献尸体。由于切片厚度仅仅0.1毫米,估计需要将整个人切成1.6万多片。
据钟世镇院士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第3个用人体切片合成虚拟人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虚拟人切片是0.33毫米厚,韩国的是0.2毫米厚。另外,“中国虚拟人Ⅰ号”还首次将切片者的静脉和动脉血管区分开。
据专家设想,将来人类不但可以运用别人身体制成虚拟人,还可以看到虚拟的自己。只要通过人体三维空间摄像处理,便可以在电脑上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的身体,还可以穿越表皮,深入到内脏、血管、神经、骨骼、肌肉等等,每个人也都可以拥有自己身体的数据库,真正了解自己身体的运作。
中国科学院网
200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