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我植物蓝细菌共生研究进入世界前沿,在引物设计和相关技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我植物蓝细菌共生研究进入世界前沿,在引物设计和相关技术等方面有创新性

本报讯(记者 吴鹤年): 中瑞科技合作项目―――固氮蓝细菌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与分子标记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经过双方技术人员3年的共同努力,12月11日通过鉴定。专家们认为,满江红和苏铁共生蓝细菌的多态性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固氮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自养原核生物,不仅以其光合作用为绿色植物提供了物质基础(叶绿体的前身)和生存条件(氧气),而且在其进化过程中,分别与真菌、苔、藓、蕨、裸子直至被子植物的某些种属形成共生固氮体系,具有明显的固氮能力。如果将其固氮能力转移到水稻、小麦等作物体内,使之实现氮肥自给,将导致农业生产的革命。

专家认为,该研究首次将多项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满江红共生蓝细菌的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在引物设计和相关技术等方面有创新性,研究结果为满江红和蓝细菌的协同进化假说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从中筛选出对水稻、小麦幼苗根系均有亲和力和促长作用的藻株,发展了稻田蓝细菌种群实时的动态变化监测的新方法。

据该项目负责人、福建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郑伟文介绍,由于我国植物蓝细菌共生研究方面的成就,以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牵头的包括8个国家、13个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在内的国际性研究计划(植物-蓝细菌共生模式系统研究),把我国纳入了该计划。

专家们指出,该研究对福建省乃至全国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植物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产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

200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