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我国欧洲鳗疫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我国欧洲鳗疫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据《新华网》:福建省科技厅组织权威专家对“欧洲鳗夏季暴发性疾病病因及其综合防治研究”项目进行鉴定,认为项目总体水平国内领先,在欧洲鳗血清Ig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小瓜虫血清型的分子分型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推动欧洲鳗健康养殖。

欧洲鳗是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苗种来源于欧洲,因养殖模式、气候、水质等条件的差异,病害频繁,夏季更是欧洲鳗疫病高发期,70%的暴发性疾病发生在高温季节。在全国养鳗大省福建,欧洲鳗养殖业每年因夏季暴发性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以上。

福建省科技厅下达的“欧洲鳗夏季暴发性疾病病因及其综合防治研究”项目由省农科院畜物兽医研究所和地热研究所共同承担,历时4年。参加鉴定的权威专家认为,项目研究阐明了欧洲鳗夏季暴发病的主要病因,建立了先进、实用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系列检测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制备了抗嗜水气单胞菌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嗜水气单胞菌的精确分型,建立了嗜水气单胞菌的菌体凝集、ELISA、DOT-ELISA、免疫荧光及PCR等欧洲鳗细菌病快速诊断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制备出欧鳗IgM单克隆抗体,完成了欧洲鳗免疫球蛋白部分特性分析,并用于评价欧洲鳗的体液免疫水平,其检测灵敏度为16ng/ml,属国内首创。

3、明确了福建地区欧洲鳗主要寄生虫种类,在国内首次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证实欧鳗小瓜虫存在多种血清型。

4、对欧鳗“狂游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初步认为导致欧鳗“狂游症”病原体为病毒,其发病诱因与高水温、药物等环境或人为的应激密切相关。

权威专家认为,这些成果对欧洲鳗的病原学和免疫学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他们建议深入开展欧洲鳗疫苗学方面的研究,将免疫预防的技术引进欧洲鳗养殖业。

据介绍,课题组根据这些成果和福建欧洲鳗养殖模式,制定了欧洲鳗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养殖方法,在近百家养殖场推广使用,明显减少了欧洲鳗夏季暴发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药物使用量,年创社会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

摘自:《中国生物信息》

200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