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万能吗?
人类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各种基因
本报讯 (张田勘):基因研究越深入,人们对基因成果的解释便越来越多,而且观点和结论迥然不同。一些人认为,基因可以解释一切,人干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基因决定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基因并非能决定一切,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除了基因的作用外,还有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起作用。
全是基因惹的事?
持基因决定论观点的人早就列出了各种基因证据和事实。比如,癌症基因和肥胖基因使人患癌和肥胖,吸毒、酗酒、抽烟都有基因在起作用,因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无法戒毒、戒酒和戒烟。
自然,这样的解释有一定道理,一是能从生物根源上找到救治和预防的办法,二是给予一个文明和宽容的社会以充足的理由,允许多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只要这些多元的文化不造成对他人的干涉和危害,例如,对同性恋的宽容,或者说这样的基因解释本来就是使一个社会变得宽容和文明的重要原因和动力。所以当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丁·汉默等人发现,男性的同性恋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并称之为Xq28时,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同性恋者奔走相告,并在衣服上大写特写:感谢基因!
所以眼下,基因决定论的影响正在扩大。同时,新的基因发现又在加强这样的解释和观点。最近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幸福与否是与幸福感有关,而幸福感又是基因决定的,这种幸福基因位于大脑的前额内侧部分。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这一部位发生病损,一个人就没有什么幸福感,尽管他生活非常美满和幸福。而且对单卵双胞胎的研究也表明,幸福感是基因决定的。
所以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幸福感在于大脑的特殊部位,是由基因决定的,与一个人的居住地、信仰、和环境因素无关,也与一个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关系不大。为了证明这一说法,研究人员还举出旁证说,以前发现的人的大脑中血清素越多,他/她便越感觉幸福,反之则很少有幸福感。这也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无关。
基因让人信上帝?
这种幸福感的基因决定论解释也有其合理之处。不过随着这样的解释越来越多,“泛基因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比如,有些人在宗教信仰上也用基因来解释。他们认为,一个人为什么信教是有其自身的特殊基因或内在生理基础的。美国1999年的新闻周刊甚至出现了“科学发现上帝”的封面。在更早之前,甚至有学术论文来解释基因与信教的关系。
1997年在新奥尔良的美国神经科学年会上,有一篇提交大会的论文提到了大脑与宗教的关系,一些研究人员证明大脑中有一个“上帝单元”(God module),这是大脑颞叶中的一个特殊位点,也是一种有特殊功能的神经细胞群,从这里可以明显地产生宗教的情感。这个证据来自对大脑功能的研究。有研究人员发现,颞叶受损的癫痫病人在发作时具有宗教的体验,类似于鬼魂附体或成神成仙的感觉。
这个发现一经宣布,世界各地的宗教信徒如获至宝,他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无神论和唯物论者说,瞧!宗教的产生和存在也是有唯物论基础的,因为人们大脑中存在这样的信教基因,而这种基因就是一种确实存在的物质。所以信教是一种必然。一些宗教信徒还借此讥讽科学的唯物论者决不会发现一种“唯物论单元”,因此他们的不信教才是唯心的。但是,宗教信徒可能没有注意到,对这个问题却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解释,而且正好能证明信教者的虚幻和唯心,因为“上帝”是无法证明的。
无论大脑中有无这样一种特殊的“上帝单元”位点和组织存在,病人的大脑这一部位受到伤害只能说明其功能不正常。正因为功能不正常,所以受伤者才会产生癫痫症状,才与精神病患者一样,出现幻觉。这是一种病态,而并非是人有宗教情结的生物和生理基础。
基因当然是有用的,也是许多事物和行为的基础,但基因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一切都归到基因上。决定人类的未来和发展的基石并不在于能否发现和确定人类自身的各种基因,而在于怎么解释和理解各种基因的功能,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如何利用基因。
摘自:《人民日报》
200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