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细胞研究获进展
《科学时报》陕西杨凌讯(通讯员 支勇平):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并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牛和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日前在陕西杨凌通过了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在国际上属于开创性研究。
早在199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著名胚胎工程专家窦忠英教授主持下就开展了家畜和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为我国最早开展牛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单位。1995年,他们在国内首次分离克隆出牛类胚胎干细胞;1999年将源于牛早期胚胎内细胞团的牛类ES细胞最高传6代;2000年将源于牛原始生殖细胞的胚胎干细胞最高传15代,均为国内最高代数。经形态观察、AKP染色、体外分化实验、核型分析等方法检测,表明分离克隆的细胞具有牛ES细胞的特性。该类细胞可冷冻复苏保存。体外分化实验得到上皮样细胞、软骨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并在国际上首次得到牛心脏跳动样细胞团。并建立了牛类ES细胞为核供体的克隆胚胎技术。这一技术为以克隆胚胎分离克隆牛胚胎干细胞奠定了基础。
1997年他们在国际上首次由流产儿PGCs分离克隆出人类ES细胞,克隆传至13代,为国内最高代数。通过形态观察,AKP染色,细胞表面抗原检测,体外分化实验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鉴定,表明分离克隆的该类细胞具有人类ES细胞的特性。该类ES细胞可冷冻复苏保存。体外分化得到上皮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脂肪样细胞,特别是2000年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得到人类心脏跳动样细胞团,标志着我国干细胞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他们还建立了人体细胞克隆胚胎技术,此项技术为用克隆胚胎分离克隆人类ES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课题组对影响牛和人类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的多重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探讨,探索出牛和人类ES细胞分离克隆较为适宜的条件。
本项研究为牛和人类ES细胞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潜力。
干细胞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该项研究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攻关、国家“973”项目和陕西省重点项目等七项重点项目资助,今年5月陕西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正式组建了陕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谈到今后的研究,窦忠英表示在已完成研究的基础上,将以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己任,以国际竞争为目标,以人类和牛胚胎干细胞的建系及定向分化为研究中心,建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稳定的人类和牛胚胎干细胞系,建立具有重要功能的人类成体干细胞系(如角膜干细胞、皮肤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系等),并在此基础上,让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具重要功能的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成骨细胞),为临床医学或有关研究提供干细胞,并使其尽快走上产业化开发的路子。
摘自:《中国科学院网》
200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