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餐桌污染”有克星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餐桌污染”有克星

据新华社讯 :瓜果蔬菜上残留的农药化肥,肉制品中的防腐剂、荷尔蒙,牛奶里的抗生素等等,看不见的“餐桌污染”,现在有了克星。一些针对食品有害残留物开发的高科技产品正逐渐走俏市场。

近年来,“毒大米”、“瘦肉精”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饮食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食用激素类药物“催长”的家禽家畜,不少青少年性发育提前,小小年纪就长出了胡子。而被注射过抗生素的奶牛生产出的“有抗奶”,如果长期饮用会造成生理紊乱,并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还有一些黑心的不法商贩,为了使集市上出售的肉制品看上去更新鲜,竟在宰杀家畜时注射福尔马林等防腐剂。

“吃什么才能不提心吊胆”,这成了许多人的烦恼。一些消费者甚至在买菜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蔬菜要挑有虫眼的,买鱼要看鱼眼是否突出,肉的颜色如果太鲜亮反而不能买。

“餐桌污染”带来了烦恼,却也带来了商机。一些利用臭氧等技术对食品中的有害残留物进行降解的新型家电先后问世。如形状象电饭煲的“果菜肉类解毒机”,以及果蔬解毒器等。这些产品可通过电子方式产生臭氧,并利用臭氧在水中的极强氧化分解能力对果菜、肉类和其它物品进行农药降解、毒素分解、消毒杀菌。

“果菜肉类解毒机”的发明人介绍说,臭氧在水中的杀菌速度是氯的600至3000倍,而且来源于空气又还原为氧气和水,不留任何残余物质,被称为“绿色环保元素”,是目前无可替代的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的理想消毒产品。

今年7月,我国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突出解决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及激素滥用等问题。据悉,我国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大中城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届时,人们将不再为“吃什么才安全”而烦恼。

摘自:《大众科技报》

200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