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探伤术进入无胶片时代
新华网兰州6月5日电(记者 张燕): 记者日前从甘肃工业大学获悉,由该校主持完成的“CMOS射线直接数学成像技术研究”项目近日顺利通过中国专家组的鉴定。鉴定组成员认为,此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中国X射线探伤进入无胶片时代,这与数码相机代替普通相机技术一样,是无损检测技术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X射线探伤作为一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工业领域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通X射线胶片照相法在检测速度和成本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和竞争的需要。与此同时,规模巨大的野外建设工程,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等和大量的在役设备——炼油、化工、电厂等的管线系统等也缺乏在线检测手段。因此,生产体积小、重量轻、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便携式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市场潜力。
1999年,甘肃工业大学首次提出了利用CMOS加工制造技术开发新型射线闪烁体制射线接收、转换装置的设想,并于2000年研究出新型的X射线成像器。该产品的综合测试结果表明:产品的整个系统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在各项性能指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成像器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五十分之一,重量也降至原来的二十分之一,使配套X射线系统的性能和价格得到大幅度的降低。此后,湖北、上海、四川、西安的许多中国知名企业相继使用了处于试验阶段的样机,用来检测要求非常严格的航空航天、汽车零件、电子元件和锅炉焊缝,部分设备已达到近18个月的无故障运行记录。
基于新型X射线成像器的优秀特点和中国西气东输等大型野外工程的现实需要,2001年,甘肃工业大学再次开展了“长输管道焊缝X射线数字扫描成像系统”新产品的开发。近日,在对该产品严格检验后,专家组对这一新发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同意“CMOS射线直接数学成像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来源:新华网
摘自:《新华网》
200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