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家利用现代基因语言破译的“密码”
——绘出中华民族“迁徙图”
金力的报告得出结论:中国人可能起源于非洲
3-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从亚洲东南部到达中国南方,再越过长江迁移到我国北方。这张中国人群由南向北的历史“迁徙图”,并非来自考古学家的成果,而是遗传学家利用现代基因语言破译出的“密码”。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2002年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专场研讨会上,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金力教授,向近500位国际同行报告了有关“中国人类基因多样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他同时得出另一个重要结论:中国人可能起源于非洲。
据介绍,此前,课题组从遍布全国的120个群体中,抽取了12000个人体样本进行分析,北至黑龙江鄂温克族、西到维吾尔族、东到台湾高山族、南到云南。通过对Y染色体及线粒体DNA的检测,得出上述结果。
“无论是要追溯中华民族自身的历史,还是要开展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都离不开对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报告会后,金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形象比喻:这就好比在人类登月之前,首先要摸清月球的底细一样。要与遗传疾病作斗争,就得先掌握本土人群的基因背景。
据悉,这项从1993年开始的课题,是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一是要搞清在中国南北两大人群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和东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人种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根据我国特定的遗传背景,设计出“个性化”医药处方。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研究项目。”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评价道,这项富有“中国特色”的工作,不仅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形成互补,同时也使我国在国际科研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金力介绍,下一步,课题组将放眼世界,把中国基因样本与国外参考人群作对比;同时追溯过去,把从古代人骨中提取出的DNA与现代人作对比,以更准确地了解中华人群的起源、迁徙、扩散过程。
摘自:《文汇报》
2002.04.19